第二十三章 南朝“最弱王朝”陈朝(第2/7页)

就在这“最危险的时候”,陈朝,建国了。

说陈朝的建国,无疑要说到陈朝的开国皇帝陈武帝陈霸先,在中国历史上的开国皇帝里,陈霸先的成就貌似不大,但后世许多功业远远超越他的英主们,包括那些完成一统天下伟业的帝王,皆奉他为楷模。而观他一生的做为,得此尊崇,是毫不过分的。

和之前宋、齐、梁的三代开国皇帝一样,陈霸先同样是寒门出身,比起刘裕、萧道成、萧衍这三位“寒门”,他的称帝之路,更不容易。他之后的建国之路,也更艰辛。

说陈霸先的家世,往上一直追溯,直到东汉,才出了一个做官的——-太丘县令陈寔。陈霸先出生在浙江长兴县,他出生的时候,他的家族在当地已有十代,已然是当地大户,但在门阀当道的南北朝,其身份依旧“寒”得可以。寒门出身的陈霸先,自然难获太多机会,以其家族身份,至多只能得到些“小公务员”的职务。陈霸先起先做过当地的里司(《水浒传》里晁盖做过的工作),还做过管油库的小吏。他本人也是个低调扎实的人,平时话不多,每一样工作都干得兢兢业业,在当地是个出了名的老实人。就算是门阀当道的年头,老实人也不吃亏,工作成绩突出的陈霸先,虽然没有被提拔起来,却得到了一个很有前途的工作,给梁武帝的侄子萧映当传令兵。萧映是当时梁朝宗室里的青年才俊,爵位是“新喻侯”。给这样的人打杂,对于当时的“寒门”来说,算是“攀了高枝”。老实做人的陈霸先,很快得到了萧映的赏识,后来萧映调任广州刺史,陈霸先跟随赴任,官升中直兵参军,成了手握兵马的武将。混到这一步,在当时的寒门里,是很不容易的。

可去了广州才知道,得到这个官不容易,当这个官更不容易。当时的广州不像现在这般繁华,那时候还属蛮荒之地,当地各民族杂居,暴乱冲突极多,典型的“老少边穷”。对陈霸先来说,这却是一个机会。有仗打,才能有功劳拿,和平年代一辈子碰不到的功劳,在广州期间全碰到了。跟随萧映到广东后的陈霸先,先受命平息了当地几场小规模的暴乱冲突。他还很低调,比如别人打仗,都是尽可能地多杀人、多立功,换到他,却是能不打就不打。无论是当地的士兵造反,还是各族部落起事,他都坚持“和为贵”,能说服教育就说服教育,能解决问题就解决问题,他公正处理当地乡民的各种纠纷,不搞歧视,经常兵不血刃化解冲突。对一些生产落后的少数民族地区,他还主动派兵兴修水利,发放稻种,在当地搞起了“扶贫”。这使他快在当地百姓中有了威望。后来他统帅广东兵马北上勤王,挽救危局。两广各族百姓一呼百应,群起声援,其“群众基础”,就是这时候起打下来的。

民望日高的同时,陈霸先的官运也好得很,在广东的这些年里,他很少争功,每次立了功,大多都把功劳分给有世家大族背景的同僚。如此又干活又低调的好干部,萧映自然喜欢,官位也节节攀升。先做西江都护,后来又成了高要太守。到了公元544年,广州爆发兵乱,将萧映包围在城中,消息传出后,两广各地驻军阳奉阴违,谁都不敢出头救援。堂堂广州刺史萧映,成了“光杆司令”,缩在广州府衙里等死。就在这关键时刻,陈霸先来了,他以3000劣势兵力,出其不意地发起进攻,成功打垮了广州叛军。救了连遗书都写好的萧映。在最危险的时间,出现在最危险的地点,担当最危险的责任,解决最危险的问题,这是陈霸先人生里的第一次,也是他一辈子都在做的事。

广州解围后,感激陈霸先的萧映,在奏折里大赞了陈霸先的功劳。远在建康拜佛的梁武帝,也第一次知道了广东还有这样一位老实人。两广平乱的捷报送到后,梁武帝特意派画师到岭南,画下陈霸先的画像带回建康。此事后不久,陈霸先的老领导萧映染病身亡。陈霸先闻讯后大为悲痛,悲痛完了,就主动要求护送萧映的灵柩回故里。此后他不辞劳苦,从广州一路护送萧映尸骸回建康。如此忠诚,也引得梁朝上下嗟叹不已。此时的陈霸先,已经是整个南朝出了名的老实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