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八王』其实可以很和谐(第6/7页)
这个司马伦是个志大才疏的人物,杀掉贾南风以后,他在次年四月逼迫晋惠帝让位,自己做上了皇帝,如此一来更引起了轩然大波,这属于赤裸裸地篡位了。而且这个司马伦,本人也没有治国的才干,国家的主要大权,他都托付给了那个撺掇他进京的谋士孙秀。孙秀本是奸恶之人,当权后,对京城百官大肆打击,特别是抄没许多官员的家产,引起了众怒。不甘心权力旁落的世家大族们纷纷活动,向要好的王爷们求助,对那些在地方上观望的王爷们来说,皇帝这个位置谁不眼红,正好可以借这个机会成就大业。结果司马伦登基仅两个月,镇守许昌的齐王司马囧就造反了,这次造反,他还拉来了成都王与河间王助阵,结成了反对司马伦的“统一战线”。这场战争,因为司马伦一伙的不得人心,仅仅打了两个月就结束了。司马伦兵败被杀,被废黜的晋惠帝得以复位。这时候,对诸侯王的利好消息是,晋惠帝已经没有儿子了,按照西晋的皇位传承制度,晋惠帝的继承人,应该从他的亲弟弟中选一个,理论上说,司马囧和他的两个搭档都有机会。皇位面前,兄弟感情以及统一战线很不值钱,司马囧转过脸来,就和他的两个搭档兵戎相见,双方在洛阳开打了,司马囧“好狗抵不住赖狗多”,在自己两个兄弟的夹击下兵败自杀。此时,西晋的政权越来越乱,长沙王司马义也掺和了进来,趁着几个王爷打得激烈的时候,他带兵进京,一下子掌控了局势,成了坐收渔翁之利的“大将军”。但便宜哪有这么好占的,公元303年,司马义与另一个进京抢权的诸侯王司马颖在洛阳发生了会战。双方一共动用了50多万兵力,这也是“八王之乱”开始后,西晋爆发的最大规模的一次战斗,结果司马义以少胜多,击败了司马颖。司马颖败退之后不服气,竟然丧心病狂地挖开了洛阳大坝,富庶的中原地区,尽成一片泽国。西晋天下一统后的“和平”局面,在这场动荡中已经荡然无存。
正当几个王爷打得筋疲力尽的时候,一直在山东观望的东海王司马越也介入了进来,公元303年七月,司马越借口得到晋惠帝密诏,带兵入京讨贼。司马越一直是东海的都督,整个山东地区的军队都归他掌控,实力在诸侯王中最强。他看到自己夺权的机会来了,遂参与了进来,但这次他出师不利,在汤阴被司马颖击败,伤亡惨重,恼火的司马越随即做出了一个非常愚蠢的决定:向北方的鲜卑、乌桓等少数民族借兵,帮助自己打仗。这个决定等于打开了一个“潘多拉魔盒”,从此开始,北方少数民族政权,开始越来越多地介入到中原内战中,并最终反客为主,占领了北方汉地。
这时候司马越是不管不顾的,他只想夺权,公元303年八月,司马越的盟友,幽州刺史王俊带着鲜卑兵打进了邺城,司马颖吓得挟持晋惠帝逃到洛阳。是年六月,司马越取得了最后胜利,迎回了晋惠帝,随后把他毒死,立了皇太弟司马炽为帝,这就是西晋历史上的晋怀帝。
四
参加八王之乱的这些王爷们,最后或许做梦都想不到,他们忙活一场,最后只是替别人做了嫁裳。
在16年的八王之乱里,战争波及到了整个中国北方地区,北方经济遭到了严重的破坏,许多大城市几乎被毁。在当时中原的各个城市里,到处都是尸体,仅公元303年的河南省,平民死亡就有10多万人,而且参战的士兵们,也大肆抢掠。比如王俊攻克邺城之后,一次性就抢走了2万多妇女,大肆奸淫后嫌带着累赘,竟然把她们都扔进了易水中淹死,滔滔易水之上,飘荡的全是浮尸。另一个大将张方,在征战中缺少粮食,竟然杀掠人口吃人肉,可谓残暴到极点。在八王之乱的晚期,中国北方爆发了大规模的蝗虫灾害,导致大片土地受灾。种种矛盾在漫长的战乱中终于爆发了,中原各地农民纷纷起义,内迁中原的各少数民族部落也趁机起事,尤其是受到过西晋册封的匈奴人,以及作为奴隶迁入中原的羯族人。西晋的政权,此时到了灭亡的边缘。公元304年,匈奴大单于刘渊在山西起兵,自称国号为“汉”,随后大举攻略汉地,原本强大的西晋军队,早就在漫长的内耗中被消耗殆尽,根本没有能力抗击。公元311年,匈奴“汉”政权攻克了西晋的首都洛阳,俘虏了晋怀帝。公元316年,匈奴“汉”政权又攻克长安,将晋怀帝被俘虏后即位的晋愍帝也抓走了。这一下子就是连锁反应,居住在中原地区的各少数民族政权纷纷起事,这段时期,就是历史上著名的“五胡乱华”,追根究底,还是西晋时代的阶级矛盾所导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