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日落西山之齐景公争霸(第5/6页)

在拉拢了鲁国之后,齐国和晋国之间的冲突日烈。但是在早期,齐国还是暂时处于守势,尤其是晏婴担任相国的时候,一再倡导“不战而屈人之兵”,轻易不发动战争。而晋国自然也不能坐视齐国的强大,就在齐国与鲁国结盟后的第二年,即公元前542年,晋国随即联合燕国,从西线和北线两面,发动了对齐国的进攻。战报传来,齐景公起初十分慌乱,甚至懊悔不该杀掉田开疆等3个猛将,搞得现在国家无将可用,这时候晏婴却为他推荐了一个能将——田穰苴。但齐景公一开始不想用他,因为这个田穰苴是田桓子的族弟,而田家此时正为齐景公所忌惮。可是随着战局紧急,聊城、东阿等地都丢了,形势比人强,田穰苴也就因此挂帅了,齐景公还是不放心,特意命令自己的宠臣庄贾做监军,监督田穰苴打仗,但对田穰苴来说,这样可谓“睡觉送来枕头”,他本来作为田氏宗亲,地位就不高,要打胜仗就要立威,偏偏庄贾又是个不守纪律的人,上任第一天,田穰苴点将他就迟到了,田穰苴二话不说,立刻按照军规把庄贾处斩。此举立竿见影,齐军上下纪律严明,人人奋勇争先,果然一举挫败晋国进攻,这是自晋文公重耳以来,晋国在齐国面前吃到的第一次败仗,齐景公也因此感到扬眉吐气,战胜后的田穰苴被委任为大司马,掌握了齐国兵权,他就是后来被历代兵家所推崇的军神——司马穰苴。

在公元前542年战胜晋国之后,齐国迎来了自齐桓公以来国家最好的形势。文有晏婴主政,武有司马穰苴领军,又有梁邱据这样能言善辩的外交家,真个是群英荟萃上下一心,其国力显蒸蒸日上之势。但是在司马穰苴得胜后,晏婴却反对乘胜追击,因为此时齐国的国力还不足以支持和晋国的长期战争,养精蓄锐才是最好的选择。这以后,齐国就和晋国展开了“和平竞赛”,对内安心发展生产,积聚力量,这时候的晋国,却正好是士大夫坐大,内乱不止的时期,双方的实力对比此消彼长。公元前530年,晋昭公登基,力图再次确立晋国的霸业,因此邀请齐景公在平丘举行会盟,平丘在当时卫国的地界,为了压倒齐国,晋昭公动了血本,一下子出动了4000辆兵车,并派使者威逼齐景公,要齐景公必须参加。面对晋国咄咄逼人的攻势,齐景公深知此时齐国尚无力和晋国较量,因此选择了屈服。但是在会盟上,齐景公敏锐发现,此时晋国的大权,已经日益掌握在韩赵魏知范公孙等“六卿”手里。事后他对晏婴感叹道“一个团结的晋国,才是最可怕的”。因此齐国争霸的时机,就是等待晋国的不团结。

当然,在等待晋国“不团结”的这些年里,齐景公也没有闲着,在平丘会盟3年后,即公元前526年,齐景公首先发动了对齐国南部的徐国的战争,战争的结果,就是苏北的大片土地因此落入了齐国的手中。公元前522年,卫国发生了内乱,齐景公乘机插手,接纳了流亡的卫国国君卫灵公,并以国君的礼节接待他。这件事让齐景公在诸侯之中树立了良好的形象,俨然成了“山寨版”的齐桓公。公元前520年,此时已经强大起来的吴国,开始进攻齐国的邻国宋国,齐景公又毫不犹豫地出手,帮助宋国把吴国打败,这几次行动的意义都非同小可。宋国和卫国,原先一直是晋国的重要盟友,经过这两次事件,全被拉到了齐国的一边。当然齐景公的这些行动也有失败的时候,比如公元前517年鲁国发生政变,鲁昭公被赶了出来,齐景公本想帮助鲁昭公复国,却在鲁国军民的反抗下失败了。但即使如此,原先晋国的盟友们,日益被齐国分化瓦解,双方的力量差距,也在一天天缩小。

齐景公的机会,在公元前506年的昭陵会盟后再次到来,昭陵会盟,是晋国力图重振霸业的重要一步,这次晋国召集了18个诸侯国,宣布“向戎弭兵”时晋楚“平分霸权”的协议作废。晋国要联合中原诸侯一起攻楚,熟料雷声大雨点小,与会的诸侯国并不支持。为了立威,晋国灭掉了不听自己号令的沈国,此举让晋国在诸侯中声威大减,而蒸蒸日上的齐国,却大有取代之势。不久之后,一直是晋国铁杆小弟的郑国,也倒向了齐国一边。这时候的齐国,还是没有贸然开战,因为此时晋国有一个能征善战的统帅——士鞅。而齐国的名将司马穰苴,早就因为齐景公的猜忌郁郁而终。公元前502年,晋国元帅士鞅病逝,晋国“六卿”的权力分配出现裂痕,齐景公终于认定机会到了:开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