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分分合合话晋国(第6/6页)

晋襄公去世后,其子夷皋即位,就是晋灵公。赵盾作为托孤大臣,逐渐清除了各派势力,独揽了晋国的大权。晋国重新回到春秋初期国君权力衰弱的局面上,比上次更糟糕的是,这次国家大权没有落在同姓宗族手里,反而被外臣所掌控。赵盾这时大权独揽,国君晋灵公成了傀儡,对赵盾凡事依违。赵盾执政的20年,对内大肆清理忠诚于晋国王室的各路贵族,无论是“功臣派”还是“老臣派”,凡是挡路的统统干掉。对外发动战争,连续击败秦、楚各国。这期间,公元前607年,他又杀掉了晋灵公,立晋灵公的叔叔晋成公,把晋国的国君彻底拿捏到了手里。

赵盾的晚期,面临着晋楚争霸的又一转折点。楚国在经过了楚成王、楚穆王两代后,势力再次提升,开始了往中原地区的渗透。赵盾或打或拉,打出“尊王攘夷”的旗号,拉拢中原诸侯,但是楚国的强势地位,却已经不可阻遏。赵盾晚年时,还是把楚国反弹的“弹簧”压到了最后,他在公元前602年拉拢了原本属于楚国的盟友鲁国以及卫国,粉碎了楚穆王时期精心布局的北方联盟,又组织了大规模的会盟,楚国的扩张势头,被他坚决地压制住。公元前601年,一代权臣赵盾与世长辞,在他去世4年后,晋楚爆发了邲之战,晋国大败,楚国的绝对优势地位,就此完全形成。

赵盾执政晋国的历史,对晋国有着深远的影响。虽然他的权势随着他的过世而烟消云散,但是晋国国君之位衰微的大势,却没有因此而改变。在赵盾身后,晋景公在败于楚庄王之后,相继击败了齐国和秦国,虽然无力动摇楚国的霸主地位,却依然维护了晋国在北方的最强地位。之后的几代晋国国君,与楚国相互拉锯,却谁也不能打破晋楚对峙的战略格局。而晋国国内士大夫权力日益扩大的局面,却越演越烈。之后的向戎弭兵,三家分晋,又是另外的故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