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7章 引蛇再动(第2/4页)

(三)中国军队的战斗力很强。在过去的中国军队中,率领部队前进的是现役军官,在部队中这些军官越多,它的战斗力越强。在现在的中国军队中,指挥官站在部队的前头,起着火车头的作用。在桑叶河事件,勇敢战斗,挺身而出的几乎都是一线指挥官。他们以身作则,带动官兵作战,宁死不屈。而在日军的《对华作战法纲要》中,根本没提指挥官人数同部队战斗精神之间的相互关系。应该说在中国军队中,基层指挥官在前线直接参战的越多,战斗力越强,这是中国军队的一个特点。

(四)中国军队在侧背受敌时仍然会坚持作战。一战时期的中国军队,从侧翼或者后方遭到日军攻击,在多数情况下立即开始退却。这种倾向,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的世界各国军队中,也同样可以看到。综合许多类似战例,日本陆军认为中国军队对侧背受敌的反应是过敏的。

实际上,这种看法是错误的。在桑叶河战役中,日军第23师团为打击桑叶河东岸的中国军队左后方,进入桑叶河西岸后发动反攻。中国军队不仅没有退却,反而更猛烈的进行反击。同时,在桑叶河东岸地区,尽管日军第2 3师团和第1坦克师团对一大片中国军队的据点式阵地发起夜战,攻占了若干据点,一直打到阵地腹地,但留在前方据点的中国军队士兵并没有退却,而继续顽强地抵抗。看来这是中国军队不同于日本军队的突出特点。这可能是由于日本军队多数指挥官缺乏斗志,而中国军队指挥官只要上级没有命令就绝不退却。

(五)中国军队提倡旺盛的进攻精神和勇猛果断的战斗作风。但是,它不同于日本陆军的是:中国军队在任何情况下,都把有效地使用武器看作是作战的基本原则。其中最典型的是大炮、坦克和飞机的协同作战。中国军队的这种协同作战,其力量实在惊人,它使人感到如同沉重的压路机在隆隆声中冲破一切向前推进。

桑叶河战争是亚洲历史上最早的一次大规模现代化的战争,无论是胜利者还是失败者,都从这场战争中吸取了应有的经验教训。

杨铭筠驾驶着特制的“百灵鸟”牌轿车离开总部,向地处新桥东部的商业楼区驶去。根据总部档案课调查的结果,新桥的白山大楼实质上的主人徐春明是东部商业区的在任总经理。

主人是徐春明却叫白山大楼,这是因为徐春明为了逃税,让小叔徐白山作为该大楼的名义人的缘故。

杨铭筠还了解到,徐白山现在被警察叫到白山大楼接受盘问。徐春明则坐阵东部商业区,通过电话听取与徐白山同行的秘书的汇报。因为在那一天,在白山大楼中设立办公室的各公司的大部分职员以及接到报警电话赶来的警察中的数人,由于靠近永宝通讯社的房间,结果吸进了毒气而生命垂危,被送进了医院急救。

在去东部商业区的途中,杨铭筠用公用电话给刘运山挂了直通电话,但没有人接。也许因为时间已过下午五点,人都下班走了吧。

位于新桥东部商业区的大楼寒酸得实在令人不敢恭维,杨铭筠进门时也没有任何人上前阻拦。杨铭筠径直来到二楼的总经理室门前。

来开门的就是徐春明本人。这人长着个秃顶,身材矮小,只见他老花眼镜架在鼻尖上,用眼球的上半部瞪着杨铭筠。

杨铭筠进屋后随手将门带上,然后在门背后用桌子筑起工事。整整花了一个钟头来盘问徐春明,但他却一口咬定:“永宝通讯社的内情我真的不知道啊。那座大楼我早就交给徐白山和堂弟去管了……我只管收房租。”

杨铭筠后来用猎刀划开他胸脯上的皮肤,他仍然一口咬定不知道。杨铭筠拨出手枪塞进徐春明嘴里,扳起击锤,吓得徐春明小便失禁把裤子尿湿了一大片并昏了过去。

杨铭筠将徐春明弄醒,命令他打开保险箱,找出同永宝通讯社签订的合同书,查明了永宝通讯社的代表的住址是象山谷的希尔达维亚公寓。

徐春明脖子上挨了一枪又昏了过去。杨铭筠用猎刀将沙发皮面划成长条,连结成绳子,然后用这绳子从窗口滑到地面上。他用眼角的余光监视着路上目瞪口呆的行人,不一会儿,杨铭筠便消失在一条弄堂里。数十分钟后,杨铭筠走进了位于象山谷金区的七层楼的希尔达维亚公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