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4章 不同人眼中的中国军队(第3/4页)
“结束了这次重要的会谈,我回到住所后,久久不能入睡,这次谈话时的情景一直萦绕在我的脑际。”
“杨朔铭的外表,他那低沉的声音,对问题深刻和具体的分析,渊博的军事知识,听取报告时那样聚精会神,这一切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就在钟离卫聚精会神的做着战场记录的同时,在日军的战线里,也有人在做着同样的事。
在昏暗的灯光下,西伯利亚驻屯军司令部里,一位德国军官正在奋笔疾书。
“……在这里,我想总的谈谈对中国军队的印象。”
“西方文明人士,可以说没有一个人会了解中国人的性格和灵魂。其实,只有了解中国人的性格,才能真正了解中国军人的素质以及他们在作战中表现出的各种优点和战斗方法。战士的坚强性和他们的精神状态,永远是作战中的首要因素,常常比兵力兵器的数量都重要。自古如此,现代的战争也不能例外,我想,将来打仗恐怕也会是这样的。”“永远也不能事先猜出,中国人要干什么!他们往往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根据经验可以轻而易举地判断出,任何一个国家的军人将作些什么,但是对于中国军人可是例外。中国人的天性不同寻常、而且是复杂的,就象他们的辽阔的、难以捉摸的国家一样。很难想象,他们有多大的忍耐力,他们无比英勇顽强,但有时又表现得十分懦弱。竟有过这样的情况,中国军队的士兵们不怕流血牺牲一次又一次地击退日本帝国军队的冲击,但是遇到对方一个小小的突击群,却突然逃窜。有时,中国军队的步兵部队刚听到枪响就慌了神,但第二天同是这个部队又勇猛顽强地投入了战斗。中国人是反复无常的,今天他可能根本不考虑翼侧的安全,明天他可能又害怕翼侧受到威胁。他们对一般战术原则采取玩忽的态度,对他们的条令则字字信守。这或许是因为,他们不善于独立思考,对自己的行为也并不检点,只是根据他们的情绪来行事,这是西方人所不能理解的。从本质上看,中国人生性骁勇,但是又受着一定的感情和本能的制约。他们的个性是不稳定的,很容易受群众的影响,而他们的吃苦耐劳却是从长年累月的病苦和穷困中磨练出来的。由于具有这些固有的特点,中国军人在许多方面都优于更有觉悟的西方军人。”
“中国军人以忍受寒暑和饥渴的痛苦著称。天大的困难也不会对他们的精神产生影响,他们缺乏虔诚的宗教式的稳定情绪,他们喜怒无常,时而象野兽一样残酷,时而又出现了纯朴的仁慈,他们有同伴在一起时,对敌人表现出满腔仇恨和无比的残忍,但在同他们个别相处时,他们又表现出友好和宽厚。具有这些特点的中国人,多半是北方的中国人。”
“中国军人有一种狭隘的祖国观念,因此,他们可以为现行的民主宪政制度而战,但是,一般说来,他们并不是热心于政治的人。我审问俘虏时常常发现他们对执政党和它的官员们并不信任,他们的勇敢接近于卤莽,他们明智而果断。这是中国军队的动力,也是中国人取得巨大政治、经济和军事成就的决定性因素。”
“中国军人不受季节或周围环境的影响,无论在什么地方和任何条件下都是好兵。他们是指挥官手下的驯服工具,指挥官可以毫不踌躇地让他们经受欧洲人所远远不能忍受的痛苦。中国军队的主要优点之一,就是他们经受得住大规模的破坏和屠杀,将领们可以向当地居民和作战部队提出苛刻的要求。”
“对中国军队的指挥机构来说,给养问题是很次要的,因为他们的士兵实际上不依赖于军队的食物供给。别国军队几乎把野炊车奉为神明,对中国士兵来说,如果它偶然看到炊事车,也表示欢迎,但是如果没有它,也可以几天、几周地过去,他们有一把玉米或大米就很满足了,甚至说大自然能提供给他们什么,他们就享用什么。他们是非常能适应自然条件的。中国军人是进行伪装、掘坑、挖洞等土工作业的能手。在一般短得出奇的时间内,他完全可以藏到地里去,采取挖洞或巧妙利用地形地物的方法,使你几乎找不到他的阵地。中国军人非常善于掩蔽,适应大地的环境并进行周密的伪装,从这方面看,中国军队是加倍危险的敌人。有时甚至经过长时间的仔细搜查,都发现不了他们的阵地。因此,甚至在已经没有敌人的地面上,也要倍加小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