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2章 钟离卫的连环计(第3/4页)
“敌人沿全线积极建立防御:运来木材,挖堑壕,构筑掩蔽部,进行工程作业加固阵地等。敌人空军在遭到严重损失后(从9月23日到9月4日被击落116架飞机),只限于对我方中央渡口,炮兵阵地和预备队进行侦察飞行和小规模轰炸。”
“我军指挥部仔细地进行总攻的准备工作。总攻预计不迟于9月20日,目的在于最后粉碎侵入西伯利亚领土的日军。”
“为了进行总攻,根据第1集团军群军事委员会的要求,从国内调来新的兵力兵器及物质技术器材。另增派2个步兵师、1个坦克旅、2个炮兵团和其他部队到这一线,并加强了轰炸航空兵和战斗航空兵。”
“为了进行这一极为复杂的战役,我们还必须从供应站沿长达650公里的土路把大量物资运到桑叶河,要在战役开始以前把上述物资运来,需要3500辆卡车和1400辆油罐车,而当时集团军群只有2724辆卡车和1912辆油罐车。直到9月14日以后,才从国内又调来2250辆卡车和1375辆油罐车,但这两种车辆还缺少几百辆。”
“运输的主要重担由部队的汽车和队列车辆(包括火炮牵引车)承担。我们之所以决定采取这种不得已的措施是因为,第一,没有别的出路,第二,我们深信我军的防御是相当坚固的。”
“我们的勇士——汽车司机做到了实际上不可能办到的事情。在热风灼人的条件下,往来一趟1200至1300公里要费5天的时间!”
“在组织运输、后勤工作方面,蒙古军区给了我们极大的帮助。没有他们的帮助,我们肯定无法在极短期限内建立起战役所需要的物资技术器材储备。”
“我们认为,战役战术的突然性是决定这次战役胜败的决定因素。我们将以突然的行动使敌人既无法抵挡我方歼灭性的突击,也无法进行反击。当时我们特别注意到,日军没有良好的坦克兵团和摩托机械化部队,无法迅速从次要地段和从纵深调来部队抗击我方的突击集群(我突击集群的行动是突击敌防御阵地的两翼以达合围政第6集团军的目的)。”
“为了隐蔽我方行动,使行动绝对保密,集团军群军事委员会在制订战役计划的同时,还拟制了在战役战术方面欺骗敌人的计划。该计划中包括:
——隐蔽运输和集中为加强集团军群从国内调来的部队;
——隐蔽调动在桑叶河东岸进行防御的兵力兵器;
——部队和物资储备隐蔽地渡过桑叶河;
——对出发地域,部队的行动地段和方向进行现场勘察;
——增加此次战役的各兵种特别隐蔽地演练各种科目;
——各军种兵种隐蔽地实施补充侦察;
——发布假情报,欺骗敌人,使敌人弄不清我方的真实意图。”
“我们通过上述措施极力给敌人造成一种印象,似乎我们没有任何进攻性质的准备措施,使敌人认为,我们进行的大量工作是为了组织防御,也仅仅是为了组织防御。为了欺骗敌人,决定一切运动、集中、变更部署只在夜间进行,因为夜间敌人的航空侦察和目视观察都受到极大限制。”
“在9月17日至18日以前,严禁部队进入出发地域(从该地发起突击,旨在使部队前出至敌军集团的翼侧和后方)。进行现场勘察的指挥人员必须穿着陆军战士的服装,只能乘坐货运卡车。”
“我们知道敌人会进行无线电侦察和窃听电话,为了制造假情报,我们拟制了全套无线电和电话通话计划。通话只涉及建立防御和秋冬战役的防御准备。无线电通话主要使用易于被破译的密码。”
“我方印制了几千张传单和一批战士防御须知,把它们投到敌方阵地,使敌人看到,我军的重点是什么。”
“我军的集中(翼侧突击集群的集中)及进入进攻出发地域的时间预定于9月19日夜间。20日拂晓前,全部军队应隐蔽地进入沿岸树丛中预先构筑的隐蔽工事内。火炮、迫击炮、牵引工具及各种技术器材应小心地用就便器材制作的伪装网遮盖起来。坦克部队应在炮火准备和航空火力准备开始之前以小群为单位从不同方向进入出发地域。坦克部队的行进速度很快,因而容许他们这样做。”
“部队的夜间调动皆以各种嘈杂音响(飞机飞行,火炮、迫击炮、机枪及各种枪支的射击)掩护。各部队严格按照根据调动计划制定的时间表制造各种嘈杂声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