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2章 秘建“不沉之舰”(第2/4页)

而差不多同一时刻,在日本的吴海军造船厂,参观完毕的日本联合舰队司令兼第一舰队司令山本五十六正在一艘巡洋舰的舱室里写着什么。

“在现在的世界上,有着关于日本海军的一系列传说,其中最引人注目的就是关于超级战舰‘大和’、‘武藏’、‘信浓’、‘安土’四舰的建造。目前英米两国所拥有的最大战舰充其量不过8万吨,然而这艘战舰却大出世人意料之外,令海内外震惊——满载排水量都是14万吨。伴随着这4艘巨舰的建造,人们经历了若干悲伤和喜悦。”

“直到现在,日本国民对建造战舰一事全然不知,海军当局能够背着国民建造如此巨大的军舰,足见用心之良苦,胆略之宏大。”

“日本欲建造世界上最大战舰的伟绩必定和日本民族的名字一起被永远载入世界历史的史册。虽说德国已经建造了17万吨的大战舰,使日本没能得到世界第一大舰的桂冠。但是,日本具有建造这种巨型战舰的能力却是千真万确的不容置疑的事实,它将是日本民族复兴的一大精神力量。然而,从战略战术的角度来看,为什么要制造如此巨大的战舰呢?”

“四艘巨舰是在意欲废弃华盛顿裁军条约的企图下着手建造的。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帝国主义国家为重新划分远东及太平洋势力范围,在华盛顿举行了全称为‘关于限制海军军备和远东及太平洋区域问题的华盛顿会议’,也称‘太平洋会议’。参加者有米、英、法、意、日、支、葡、比、荷等9国。会议上签订了《华盛顿裁军条约》,规定了各国海军比例,并规定了主力舰的吨位,军舰的最大排水量、大炮的最大口径等等。”

“而在废约以后,4艘超级巨型战舰相继在长崎、吴港、横须贺的那围着大围墙的船台上装上了龙骨。‘信浓’、‘大和’两舰开始时是在船坞内建造的。用围墙把实情隐瞒起来,说明海军当局为了达到秘密造舰的目的,确实是绞尽了脑汁。”

“1936年,国际局势日益紧张,当时,《华盛顿裁军条约》还仍然有效,根据这一条约,日英米三大海军国必须限制建造军舰。”

“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政治家们深知,英国和德国之间的建舰竞争曾为这一战争的爆发埋下了火种,因此,他们十分担心日米海军之间的竞争将最终导致第二次世界大战。于是,便在华盛顿会议上巧妙地制定了裁军条约,这是历史上的一次成功之举。日本全权代表加藤友三郎元帅在缔结这一协定方面立下了汗马功劳,来自英米新闻界的赞颂之词雨点似地向他扑来,从而也提高了日本海军的声望。”

“以其令人难以置信的华丽风采名列‘世界三大国’之一的日本,无疑主要是依靠国力的强大和大海军的威容。但是,加藤元帅与英国的贝尔福、米国的休斯等世界著名的政治家相比,不仅毫不逊色,而且还曾多次掌握了打开会议僵局的主导权,因而,这与世界对日本高度评价不是没有关系的。”

“加藤元帅回国后,忠实地恪守华盛顿裁军条约,甘心于世界第三位的海军力量,并期望在和平的日子里继续加强国家力量。当时,在掌握了这种战略领导权的加藤元帅面前,无论是海军中的强硬派还是陆军中的少壮派,始终都是保持沉默的。”

“不幸的是,加藤元帅在未彻底消除对‘华盛顿裁军条约’所造成的海军比例的不满情绪之前就与世长辞了,日本海军失去了一位杰出的铁腕人物,于是,强硬派开始抬头了,他们主张修订三国海军比例,如不能兑现,则干脆废除这一条约。1932年在召开伦敦裁军会议时,加藤元帅的影响仍然存在。冈田首相、财部彪、野村、山梨、堀等一些足智多谋的将官们解决了协定的关键条款。米内首相和我则成了他们的继承人。”

“众所周知,后来的伦敦会议是决定‘华盛顿裁军条约’命运的一次会议。鉴于这次会议意义重大,协议国于是先行在伦敦召开了预备会议。日本方面,我当时以海军少将的身份被选为代表,出席了预备会议。当时,不论是‘条约派’还是‘反对派’,都对我寄托了很大的希望。但我从会议返回后曾坦率地对大家说:‘会议是没有希望了,必须考虑下一个良策。’我曾和英国首相麦克唐纳进行了接触,他确实是一位了不起的政治家。同他对话,就好象与一位亲切的老人在交谈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