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1章 “烈风”出世,“零战”退散(第2/4页)
“96舰战”的翼面积这17.80平方米,自重1075公斤,最大重量1707公斤,最大航速为每小时432公里,飞行高度3160米,续航距离1200公里,上升限度为9830米,采用三叶定矩螺旋桨,发动机为一台610马力的中岛“寿41”型气冷9缸发动机,由一名飞行员驾驶,武器为二挺7.7毫米机枪。
“96舰战”研制成功后,从1937年开始装备日本海军航空兵,其性能比日本陆军航空兵当时任何一种型号的战斗机都要好,不过目前日本海军装备的“96舰战”数量并不多,因为日本飞行员的训练水平得到了很大的提升,加上“96舰战”虽然盘旋性能很好,但速度不是很快,因而有人利用“96舰战”这个缺点,对“96舰战”提出了异议。陆军为了打击海军,有意研究出了专门对付“96舰战”的战术,即采取高速战机与慢速双翼机搭配的办法来对付“96舰战”,在战斗时由慢速双翼机纠缠“96舰战”,由高速单翼机伺机偷袭对付“96舰战”,这种战法在空战格斗演练中取得了一定效果,助长了反对“96舰战”的人的气焰。此外“96舰战”航程有限,并不能为日军执行远程轰炸任务的轰炸机进行全程护航,而且在战区滞空时间有限,也不能与就近起飞的敌军战机长时间格斗,所以“96式舰战”虽然有整体性能优势,但也无法解决战时敌国空军的战斗机(主要是指中国空军)力量的威胁。尽管有这样那样的争议,但日本海军航空兵的飞行员对“96舰战”还是相当认可的。
现在,日军海军航空兵配备的最好战斗机仍然是“96舰战”,“96舰战”作为日本海军的舰上战斗机训练机,对日本海军航空兵的训练和各种战术演练起了不小的作用,而且据一些情报显示,和美军英军在亚洲太平洋地区殖民地的各种战斗机相比,“96舰战”的性能占有相当的优势。但无论是航空本部、三菱公司的高层还是设计师们都没有以此为满足。掘越二郎就雄心勃勃的计划建造性能更加优秀的舰上战斗机,全部取代现役的“96舰战”。
掘越二郎1903年6月22日生于日本群马县,1927年毕业于东京帝国大学航空系,1929年至1930年在德国“容克”公司、美国“寇蒂斯”公司深造,是一位富有才华的飞机设计师。掘越二郎在“96舰战”的设计上可以说借鉴了不少德国和美国飞机设计的经验。
“你有新的设计方案了,是不是,掘越君?”岩崎弥久听出了掘越二郎话里的潜台词,笑着问了一句。
“是的。”掘越二郎说着,带着岩崎弥久来到一张桌子前,取出了另外一份设计简图,铺在了桌子上。
“它将是日本飞机设计的重要里程碑,它实现了多个第一,如首次采用全封闭可收放起落架;电热飞行服,机关炮,恒速螺旋桨,超硬铝承力构造,大视界座舱和可抛弃的大型副油箱等设备,发动机暂时可以采用950马力的中岛‘荣12’星型气冷发动机,它的时速将会达到五百千米以上。它还装有可调的空战襟翼,能够使它在空中的缠斗中更加的机动灵活。”
“你的意思是不是说,采用了新材料和新设计的它可以满足军方的矛盾要求?”岩崎弥久的眼睛亮了起来,说话的声音竟然有些颤抖。
“正是这样。”掘越二郎笑着点了点头。
还是在“96舰战”的设计期间,在三菱公司召开的新战斗机性能取向会上,军方代表就曾有过激烈的争论,一派认为:根据一战末期日本同中国飞机作战的经验,战斗机的空战能力主要取决于转弯格斗性能,而为了格斗性能必须要牺牲航程与速度。而另一派则认为:日本战斗机的格斗性能必须优越,足够对抗世界任何战机,但和中国飞机相比,相差的是速度,新式战斗机应该着重解决速度与航程的问题,至于格斗性能可以适当牺牲。一时会上出现了两种截然相反的观念,谁也无法说服谁,只得休会。而当“96舰战”出现后,在同陆军飞机的对抗演练中,竟然在高速战机与慢速双翼机搭配的战法下落败,更加剧了这种争论。然而出乎岩崎弥久意料的是,掘越二郎竟然说新战机的性能能够同时满足“高速派”与“格斗机动派”的需求,这怎么能不让他大喜过望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