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0章 苏维埃铁甲(第3/3页)

由于历史传统的原因,苏联一直重视轻骑兵的作用,所以要求坦克具有很高的速度。1925年,苏联向美国购买了两辆“克里斯蒂”高机动性坦克,并于1926年在沃罗涅什进行了广泛的试验,同年设计了一种基于“克里斯蒂”坦克的简化型坦克,称为“БТ-1”快速坦克。1926年底又设计出了“БТ-2”快速坦克,经试验后,在1927年1月该坦克获准批量生产。虽然“БТ-2”快速坦克是苏联坦克发展的明显进步,但该坦克的性能仍然不能满足苏联军方的要求,因此后来又研制了“БТ-3”和“БТ-4”两种车型,主要改进在武器部分。1927年底,苏军提出研制另一种“БТ”快速坦克,要求该车不仅要火力强,而且要通过采用本国研制的新型发动机来提高机动性,这种车即“БТ-5”快速坦克,装有一门45毫米火炮和一挺7?62毫米并列机枪。1928年,苏军又提出重新设计“БТ”坦克,要求将车体装甲改用焊接装甲,并加大装甲板倾斜角度,以增强防护力。1928年10月设计出“БТ-7”快速坦克,该车采用新设计的炮塔,安装一门45毫米火炮和2挺7?62毫米机枪,还换用了发动机,使机动性有明显提高,装甲防护也有所加强。БТ快速坦克经过多次改进,已经具有现代坦克的特点了。为了满足不同作战任务的需要,苏联人在该车基础上发展了多种变型车,主要有“БТ-3”坦克架桥车,“БТ-5A”火力支援车,“БТ-5-OT”喷火坦克,“БТ-5Y”指挥车,“БТ-7A”火力支援车和“БТ-7Y”指挥车等。而“БТ-7”的设计经验成功运用到了更新型的“T-34”中型坦克上,因为从“T-34”坦克身上明显可以看到“БТ-7”的影子。“БТ-7”坦克的高速度是依靠奇特的“轮履方式”实现的,公路行驶时使用轮胎方式,越野行驶时使用履带方式,不过这种复杂的轮履结构造成相当程度的使用不便。

“БТ-2”坦克一经出世并装备部队就深得苏联红军的钟爱(“次爱”就是由英国入口的“威格士”坦克,苏联称之为“T-26”),其实这种坦克是有很多缺点的,主要是来自美国的发动机性能欠佳,开不了多久就会过热;驾驶舱空间狭少阻碍了乘员的工作进度,比如在1932年11月7日,10辆“БТ-2”坦克负责参加莫斯科红场的巡行,就有两架临时坏掉了,这可以看得出“БТ-2”性能的不稳定。

“БТ”快速坦克主要供苏军远程作战的独立装甲和机械化部队使用,但因其装甲防护薄弱,在边境小规模的冲突中明显不敌中国坦克,所以苏军使用该种坦克主要用来攻击敌人的后方,以夺取诸如司令部,补给基地,机场等重要目标。苏联人明白“БТ”快速坦克的缺点,于是大力发展了“T”系列的坦克,包括“T-12”(此款坦克拖后到1929年才完成研制,而仿制的T-16,1925年就仿制成功),“T-16”,“T-18”,“T-19”,“T-24”,“T-26”,“T-27”,“T-34”等。

“T-26”坦克和“БТ-7”一样是早期苏军坦克部队的主力装备。其原型是英国“维克斯”型坦克。T26坦克于1931年正式定型,1932年开始正式装备部队。

“T-26”轻型坦克的车重为10.5吨,车长为4.88米,车宽3.41米,车高2.41米,乘员3人,最大速度每小时30公里,最大行程225公里,武器为一门45毫米46倍径火炮,配有炮弹165发,7.62毫米机枪3挺、机枪弹3654发,装甲厚度10至25毫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