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3章 风雨飘摇话青藏(第2/4页)
经过了详细查找的过程,噶厦最终认定郎敦的这位孩子就是十二世达赖喇嘛的转世灵童。
按照清朝旧制,前世达赖喇嘛圆寂后,应找出三名灵童,通过乾隆皇帝亲赐的金瓶掣签,从三位灵童中选取出真正的转世灵童。但因为在其它地方再未出现相似的灵童,于是,由八世达赖、摄政王、三大寺和达赖所在的札什伦布寺全体僧俗官员,联名向清驻藏大臣上表,请免除金瓶掣签。驻藏大臣不敢作主,于是请示光绪皇帝。光绪皇帝于1877年3月下旨,确定这位孩子是十二世达赖喇嘛的转世灵童。
1877年10月20日,西藏地方政府派出大批人员前往朗敦,将他迎往拉萨。他这位名副其实的十三世达赖喇嘛向东跪下,清驻藏大臣在他的面前宣读了光绪皇帝批准他继任十三世达赖喇嘛的圣旨。1879年6月3日,他在拉萨的布达拉宫举行盛大的坐床典礼。清驻藏大臣、摄政王、噶伦、各地头人、前后藏三十九族头人、哲孟雄客人均到场祝贺,拉萨城中人流如潮,盛况空前。
坐床大典后,他开始学习佛教经典。此时,西藏的局势开始发生变化,经历了两次英军入侵的外侮,他随后又面临内乱。按照旧例,历代达赖喇嘛每逢年满十八岁时开始亲政,在之前,均由摄政王或大臣掌权。但自九世达赖喇嘛以来,几世达赖喇嘛都是未成年就圆寂,西藏政权实际上掌握在摄政王手中。他入主布达拉宫后,政权掌握在摄政王第穆呼图克图手中。他十九岁那年,光绪皇帝曾下令要他亲政,但当时他正在学经,于是便婉言推辞了。
在他满二十岁那年受过比丘戒后,三大寺和噶厦官员不满摄政王第穆呼图克图,借口“神意”,要求摄政王第穆呼图克图辞任,让他亲政。摄政王第穆呼图克图无法可施,只得同意。当年八月初八这一天,在布达拉宫的司西彭措大殿上,举行了隆重的亲政大典。
他亲政后,并未完全掌握大权。他比任何人都了解西藏政坛上的复杂性。他从九、十、十一、十二世达赖喇嘛分别在十一、二十二、十八、二十岁时被毒害或神秘死亡的史实中,深知西藏内部的权力斗争的激烈程度。于是,他不动声色。他亲政后的第四年,一个“反对十三世达赖的阴谋”被揭露,第穆呼图克图之弟傲布才仁等人对他亲政不满,企图将他害死,拥其兄第穆呼图克图摄政。噶厦逮捕了傲布才仁等人,傲布才仁等人供认不讳。已下台的摄政王穆呼图克图闻讯后大惊失色,当天晚上,在自己静修的丹结林寺“暴病”而亡。从此之后,十三世达赖喇嘛才真正掌握了西藏大权。
而此时,中华大地也已经风云突变。
先是辛亥革命清朝灭亡,然后中华民国成立,而后在经历了“赣宁之役”和日本的入侵之后,成立了短暂的“中华帝国”,而在“再造共和”之后,中华民国又得以恢复,紧接着是日本的第二次入侵……
中国政局的持续动荡,使西藏也变得风雨飘摇。
英国对西藏步步逼近的历史,总是时不时的刺激着十三世达赖喇嘛的神经。
早在七世达赖喇嘛圆寂的那一年,即藏历第十三“饶回”年,英国东印度公司的一支英国远征军击败了印度莫卧儿王国副王率领的印度军队后,最终控制了印度次大陆。喜马拉雅山脉北面富于传奇色彩的大清帝国治下的西藏,成了英帝国又一个垂涎目标。最初是在乾隆三十九年,东印度公司派遣二十二岁的波格尔入藏,在日喀则见到了六世达赖,但当时的八世达赖喇嘛和摄政王拒绝了他到拉萨的请求,使波格尔无功而返。清嘉庆十六年,英国人曼宁到了拉萨,九世达赖喇嘛接见过他,但未给英国人任何机会。但没过多久,这种情况悄然发生了变化。当时除廓尔喀外,位于中国与印度两国之间的喜马拉雅山脉南麓地带,还存在着哲孟雄、不丹、达拉克等一系列奉清朝为宗主国的地方小王国或部落,1814年,英帝国趁廓尔喀和哲孟雄两国纷争之机,出兵帮助哲孟雄,廓尔喀奋起反击,将英印军队驱出国境。次年,英印军队再次大举进攻,廓尔喀向清朝求救,清朝驻藏大臣不但不出兵相救,反而斥责廓尔喀,面对侵略者的大军,廓尔喀当局走投无路,只好向英国殖民者求和。此次战争后,英国殖民者打开了觊觎西藏的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