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9章 去国万里为哪般(第3/4页)

“我们党现在所进行的工作,乃是华盛顿、杰弗逊、林肯等早已在美国进行过了的工作,它一定会得到而且已经得到民主的美国的同情。美国一直用大量的物资支持中国的抗击日寇侵略的正义战争,以及中国国内的民主运动,这是我们所感激的。在庆祝美国国庆的时候,我们都相信,我们的奋斗只能得到一个结果——那就是胜利。”这是中国国社党在报上刊载的宣传文章。

“马克思、恩格斯、列宁这些社会主义的伟大思想家和行动家,对于美国的战斗民主主义及其在世界史上的进步作用,从来都是给予高度的评价的。美国的战斗民主主义有其光荣的历史传统。……列宁说,这是历史上‘最伟大的、真正解放和真正革命的战争’之一。”这是夹在一张报纸里的社会主义团体的传单。

这份传单表明,甚至于国内最为激进的共有主义组织,也对美国表示了高度的好感。

黄侍尧又看了看其它的报纸,大体上都是差不多的内容,不由得暗暗好笑。

不过,他现在也理解,为什么中国的民间,能够弥漫着如此浓重的亲美情绪。

如果没有美国的支持,中国想要成功的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并在战后跻身世界大国之列,是根本不可能的。

而没有美国的支持,中国哪怕能够独自战胜日本,也将面临崩溃的危险。

更别说那些在中国战场上流血牺牲抵抗日军侵略的美国志愿军人成为中国人心目的中的英雄后所带来的影响了。

黄侍尧明白,美国和中国现在走得如此之近,自己的那位“上门女婿”也是功不可没的。

“凡事过犹不及,现在和美国人这么近乎,而且美国资本大量进入中国,你难道就不怕中国的经济让美国控制了吗?”黄侍尧自言自语的说道,“你想好以后怎么收场了吗?”

黄侍尧又翻动了几下手中的报纸,突然,一张报纸上的照片引起了他的注意。

照片上拍摄的,是一场具有哈萨克民族特色的盛大婚礼,新娘娇艳俏丽,穿着具有民族特色的华美盛装,依偎在一位中国将军的身边,周围是欢呼的哈萨克牧民和高举长刀的中国军人,远处的草原上,到处是来回驰突的哈萨克骑手。

“万里草原,安西故地,总算是不用再叫什么‘突厥斯坦’了。”黄侍尧叹息了一声。

他随手放下报纸,突然好象又发现了什么,猛地将报纸重新抓了起来,放到眼前仔细地看了起来。

当他认出了照片上的那位当了新郎倌儿的中国将军是谁时,不由得恼怒地将报纸重重地拍在了桌子上。

“岂有此理!我看你现在是越来越花心了!”黄侍尧吼了一句。

刚刚走进来的吴杰刚好看到这一幕,不由得让黄侍尧的动作吓了一大跳。

“您这是……”吴杰不明白黄侍尧会因何动怒,不由得上前小心的问了一句。

“你看看吧!”黄侍尧将报纸递给了吴杰,吴杰看到报纸上的照片,立刻便认出了杨朔铭的身影,不由得微微一笑。

“我以前还真没觉得他是这样的人。”黄侍尧叹息了一声,“现在看来,以后韵儿怕是要吃苦头了。”

“您多虑了。”吴杰看完了照片下面的文字说明,笑了笑,说道,“我倒是觉得,瀚之此举,怕是另有深意。”

“哦?”听了吴杰的话,黄侍尧冷静了下来,转头看着他问道,“你的意思是,这个女人也和傅家的那个一样,是当地人硬塞给他的?”

“硬塞倒是未必。新娘是当地望族之女,有‘草原公主’之称,从身份上论,未必输于内地名媛。”吴杰说着,放下了报纸,将手中的一份文件递给了黄侍尧,“如果想要和当地部族搞好关系,联姻是最好的办法。”

“他在那里又弄个家出来,难道是想在那里长住?”黄侍尧吹了吹胡子,接过了文件。虽然他觉得吴杰的话有道理,但心里还是难以释怀。

“我想他弄的这个‘新边疆’铁路建设计划,应该是能给您解惑了。”吴杰笑着说道。

黄侍尧打开文件看了几眼,脸色立时变得凝重起来。

“他想在哈萨克草原修铁路,并且把原来俄国人没修完的铁路都连起来?!”黄侍尧说着,抬起头来看着吴杰,“原来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