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3章 再战赫尔戈兰(第2/4页)
“‘民主’号的主炮塔只剩下一座可以射击了。”李景曦说道,“德国人还真是够倔。”
“德国人是分开逃跑的。”一位对战场观察得极为细致的中国海军参谋军官用流利的英语说道,“我们也应该分开追击,不能让他们就这么跑掉。”
听了这位军官的话,加兰德舰长的脸上现出了一丝犹豫。
“看!‘民主’号象是出了什么问题。”一位军官指着前方笼罩在浓烟当中的“民主”号战列舰说道。
“刚才被德国人抢占了‘丁’字头,挨的炮弹太多了,可能是出了什么故障。”另一位军官说道。
李景曦仔细地看着“民主”号,他很快便判断出来,“民主”号的航速正在快速减慢。
“给‘民主’号发信号,问问他们怎么样了。”加兰德舰长命令道,“无线电信号发出后,再用旗语重复一遍。”
一位军官答应了一声,领命而去,“宪法”号则仍然保持着原来的航速追击德舰,而此时的“民主”号却忽然偏离了队列,并且慢慢的停了下来。
“怎么回事?他们竟然不回答我们?”等了好一会儿,并不见“民主”号发出任何回应,加兰德舰长不由得很是奇怪。
李景曦举着望远镜仔细地观察了一下遍体鳞伤还在冒烟的“民主”号,对加兰德说道,“‘民主’号应该是受了重伤,出现了机械故障,停止了前进,他们不回答我们,很可能是无线电通讯系统和信号旗都被打坏了。”
“根据战时操典,我们现在应该接过舰队的指挥权。”刚刚建议分头追击德舰的那位参谋军官有些焦急地说道,“我们的时间不多!不能再犹豫了!”
加兰德舰长看着舰影已经变得很小的德国战列舰,有些艰难地点了点头,“好吧!告诉他们,现在是我们指挥!”
“发信号给其它的军舰!让‘自由精神’号跟我们走!干掉那四艘‘拜恩’!让‘独立’号和‘民族’号追击那四艘‘国王’!”
很快,海面上四艘仍然保持有完整战斗力的中国战列舰分成了两队,各自朝着不同的方向全速驶去。
“是哪个没脑子的家伙出的这个愚蠢的主意?怎么能这么分散兵力?”
在“共和”号战列舰的司令塔里,贝蒂接到了从“宪法”号战列舰上发出的信号之后,不由得大吃一惊。
“也许战场的情况已经起了不同的变化。”徐振鹏对贝蒂话里“愚蠢”的字样感到有些不满,但他出于礼貌和对贝蒂这位身经百战的虎将的尊敬,并没有在脸上表现出来,“到现在为止,已经过去了差不多半个小时,德国人很可能在我们的打击下遭到了重创,想要分开逃跑,因此才会出现这样的情况。”
“你说的有道理,徐。”贝蒂起身来到海图前,看着绘图军官在海图上描绘的各舰航线和自己所处的位置,不由得苦笑了起来。
“我们竟然不知不觉的又来到了赫里果兰湾。”
徐振鹏有些惊奇的看着贝蒂,不明白他对赫尔戈兰湾(作者注:德语称“赫尔戈兰”—Helgoland,英语则称为“赫里果兰”—Heligoland)何以如此的印象深刻。
象这场边跑边打的海战现在打到了赫尔戈兰湾附近海域,“共和”号的舵机又是在这里出的故障,徐振鹏早就知道了,并不是等到贝蒂说出后他才反应过来。
对于这座小岛的历史和重要的战略意义所知不多的徐振鹏,并不清楚,围绕着这座小岛,都发生过怎样惊心动魄的故事。
赫尔戈兰岛位于德国湾深处的咽喉位置,逼近德国各主要港口和河流入海口,拥有与其面积极不相称的重大战略价值。在1890年前,这个小岛一直处于不列颠帝国的保护之下,德国人对此如鲠在喉,但在这一年的7月1日,随着英德两国签署了《赫尔戈兰条约》,时任英国首相的索尔兹伯里勋爵不顾维多利亚女王的强烈反对,违背赫尔戈兰岛岛民的意愿,把这个被称作“北方的直布罗陀”的重要岛屿拱手出让,换来了德国不在万里之遥的非洲东部继续扩张殖民势力的保证。
从表面上看,德国显然是上述条约的受益者,从那时起,赫尔戈兰湾完完全全地成为了德国人的前院。条约原本规定德国应保持这个宁静的半自治岛屿上“原有的法律和习俗尽可能地不受打扰”,但德国皇帝威廉二世很干脆地对这个规定予以无视,这座小岛很快被建成一个针对英国的军事基地。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时,赫尔戈兰岛上的岸炮、港口、兵营、工事等配套设施一应俱全。岛上的原住民全部被遣送去了德国本土,其中符合条件的男子被征召服兵役。为了防止英国人利用明显的地理标志进行航海定位,谨慎细密的德国人将岛上始建于17世纪的万格罗克教堂也强行拆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