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3章 初会蔡松坡(第3/4页)
“去他的国际公法!公理正义,只在大炮射程之内!”蔡锷有些恶狠狠地说道,“我们是保家卫国,管他什么公法?难道他们自己还少用了不成?”
看到颇有儒将之风的蔡锷竟然咬牙切齿的发起狠来,杨朔铭不由得吓了一跳。
“在承德,要不是那一顿毒气炮弹把倭寇的气焰打下去了,他们以后还不知道要怎么嚣张呢。”蔡锷说着,狠狠的挥了挥拳头,仿佛又回到了战场之上。
“你在承德时就用了?”看到蔡锷的动作,杨朔铭好笑地问道。
“当然了。”蔡锷说道,“后来还使用了好几次,效果都很不错。另外我还总结了一些具体的使用方法,等有空瀚之帮我参详参详。”
看到蔡锷使用毒气作战竟然打出经验来了,杨朔铭好笑之余,也不由得佩服蔡锷善于总结经验教训和钻研琢磨的心劲。
“另外一样好用的,就是那些双炮铁甲战车。”蔡锷说道,“此为摧破敌军阵线之利器,以吾观之,其性能较报媒称英军于索姆河之役所用之‘坦克’更为先进。”
听了蔡锷的赞扬,杨朔铭的脸不由得微微有些发红。
他当然不能告诉蔡锷,这些铁甲战车的设计,到底是怎么出来的。
“听说这铁甲战车是瀚之自己想出来的,后来在美国订造的,是这样吗?”蔡锷又问道。
“也不算是自己想的,以前便有外国人设计过类似的东西,用于突破敌军堑壕防线,我在书上看到后,受其启发,作了些改动。”杨朔铭答道,“由于其构造较为复杂,我国的技术落后,生产此种战车有很大的困难,为了抢时间,我才决定在美国订造。”
“看样子瀚之是早就预料到了日本会侵犯我国,才预先做了这许多防范措施的。”蔡锷的眼中闪过敬佩之色。
“时间太短,也只能做到这些了。”杨朔铭叹息道。
此时一名侍女端来了果盘,蔡锷看到了这名美女,象是想起了什么,突然改变了话题。
“瀚之料事如神,关于我国未来之国体政体发展,可有什么看法吗?”
听了蔡锷的问话,杨朔铭在肚子里说了一句“我就知道”。
在自己在洛杉矶的这段时间里,北京城都发生了些什么事,他是一清二楚的。
由于成功的打退了日本的侵略,作为中华民国的国家元首,这次抗击日本侵略战争的国家领导人,袁世凯的威望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峰。民间的好多报纸都转了口风,由“无一日不骂项城”而转为“无一日不颂项城”。在这种氛围之下,要袁世凯称帝的呼声渐渐的高涨了起来。
早在1915年8月,袁世凯政府的宪法顾问美国学者古德诺便发表了《共和与君主论》一文,古德诺详细分析了中国的国情,认为中国不适合照搬西方国家的宪政制度,应该走有“中国特色”的发展道路,也就是采用“君主制”较为合适。古德诺的观点得到了中国国内不少人的赞同,当然反对的声音也很多。
平心而论,古德诺的观点其实是很有道理的,并不是在那里完全的自说自话,给袁世凯复辟帝制造舆论。
但无论是古德诺、杨度还是袁世凯,都忽略了中国人的“求新症”的病情严重程度。
此时的杨朔铭,哪怕是没有后世历史书给他的印象,他从蔡锷的问话也能够判断出来,蔡锷在这件事情上的看法。
写下著名的《军国民篇》的蔡锷,是绝对不会认同袁世凯复辟帝制的。
更何况还有他的老师梁启超的影响。
“帝制也好,共和也罢,并不是当务之急。”杨朔铭平静地说道,“我国现在需要的,是建立一个强大的中央政府,来结束目前的混乱状态,等到我国的政局稳定下来,财政状况得到改善,各项制度完备之后,再考虑实施进一步的变革。这样的发展道路,才是最适合我国现在的国情的。至于这个中央政府,是共和国政府,还是帝国政府,都只不过是形式。”
“那就是说,如果现在有皇帝的话,瀚之也愿意跪着和他说话了?”蔡锷没有想到杨朔铭会这么回答,可能是急于想要知道杨朔铭的态度,他又追问了一句。
“我不会向任何人下跪。”杨朔铭看着蔡锷,斩钉截铁的答道。
听了杨朔铭的回答,蔡锷本来已经绷紧的脸上现出了一丝笑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