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59章 最后的Z字(下)(第3/7页)
18艘主力舰,47艘巡洋舰和驱逐舰组成的长方形箱体阵容,正吞吐着浓密的黑烟向多格尔沙洲缓缓驶去。
“该死的!”
赛恩斯用力拉起操纵杆的同时,密集到令人头皮发麻的炮弹就已经在身边炸开,德国还没有正式的航母,但却不缺少小口径速射炮,就连新华制式的37毫米速射炮都是当年从德国购买的技术。
在新华战机扬威世界海洋的年代,自知暂时没有能力在这方面竞争的德国就把全部精力都放在了防空火力建设上,与英美法相比,在这项技术上德国更加成熟也更先进,尤其是37毫米多联装速射炮上,已经达到甚至超过了新华最新款同口径速射炮的标准。
一瞬间,赛恩斯就觉得自己仿佛成了怒海浪尖的一艘帆板,数以千计暴雨般密集的炮弹,数万7.92毫米高射机枪曳光弹兜头罩脸疾扑而来,左冲右突眼看这架已经快老掉牙的肖特184就要支撑不住时,眼眸中两个黑点却猛然窜出了迷雾,冲向了下面的德国舰队。
“上帝,我爱你!”
两架被炮弹炸开后的火光吸引而来的杜鹃直冲而下,不仅帮助赛恩斯引开了火力,也宣告德国公海舰队暴露了目标!
其实在见到赛恩斯后,一股不祥的感觉便爬满了舍尔全身。
事后很多人都认为,德国海军最终在这场被誉为“雾海中的撞击”的艰苦战斗中之所以幸存下来,完全得益于这位谨慎的海军将领遇上飞机后的第一个命令。
上午10:20分,北海多格尔沙洲以东,在十年罕见的大雾中遭遇敌机后,舍尔下达了第一个命令,让希佩尔带领2艘德弗林格尔级战巡、3艘国王级战列舰、3艘轻巡洋舰和一些护航驱逐舰率先向东佯装撤退,等待时机给敌人致命一击。
此时大海的能见度大约只有6公里,希佩尔仅花了20分钟便带领舰队消失在了迷雾之中。
因为德国公海舰队防空火力出于预料的强,赛恩斯通过无线电汇报了大致坐标后就不得不撤退了,所以没看到希佩尔离开,至于那两架从改装航母上起飞的杜鹃,仅仅在防空火力前激起了一朵浪花便消失在了雾气中。
可不管如何,舍尔还是暴露了!
赛恩斯发出的电报,让正拉网式在北海上搜索舍尔的英国如同猎犬般全都向这一带猛扑而来,率先抵达的是曾在第一次多格尔沙洲之战中立下了大功的蒂里特准将率领的本土舰队第三驱逐舰支队。
作为上一次的功臣,蒂里特准将这次并未被编入本土舰队,而是一直在多佛尔海峡以北防御德国潜艇破坏撤退计划,在昨夜接到伯纳姆发出的警告后才一路北上。
刚抵达多格尔沙洲附近,心血来潮放慢速度似乎为了纪念上次在这里牺牲的袍泽的他没想到,电台居然收到了来自侦察机的报告。
如同15匹脱缰的野马,对这一带熟悉无比的第三驱逐舰支队立刻就调转舰艏,以平均28节的高速扑向了德国公海舰队。
德舰罗斯托克号轻巡洋舰率先发现了蒂里特舰队并打出了这场大战中最后一场大规模海战的第一枚炮弹。
10门150毫米速射炮在迷雾中尽情怒吼,优良的德国速射炮显示了在近距离上的速度优势,冲在最前面的英国驱逐舰莱山德号在舍尔下令主力转向的几分钟内,便被击中甲板腾起了大火。
隆隆的炮声,拉开了海战的序幕,12艘德国驱逐舰在2艘轻巡洋舰的率领下,争锋相对的堵住了蒂里特舰队的突击。
“准备好鱼雷。”
眼看德国占据了炮火优势,蒂里特下令对敌舰实施鱼雷进攻。
清一色级驱逐舰蒂里特很快就占据了速度优势,这些在战前霍尔木兹海峡受够了新华卫青级高速驱逐舰的苦,在费舍尔强行让蒸汽轮机上马后研制的新一代驱逐舰,在这片迷雾海中就犹如精灵回到了丛林那般,欢畅的狂飙着。
虽然德国也已经掌握了蒸汽轮机技术,但保守思想使得海军不太相信这种新动力系统,仅仅建造了几艘实验性质的驱逐舰在波罗的海内测试,还没有完全装备。
依然靠着传统蒸汽机动力的德国驱逐舰慢慢落到了下风,学习新华海军的u字型大甩鱼雷战术的英国驱逐舰,不断地将鱼雷打出逼迫德舰转向。
然而蒂里特准将的好运到此为止,在鱼雷击中了一艘德国驱逐舰,迫使对方不得不弃舰后,三艘赫尔戈兰级战列舰已经钻出了雾海出现在了7500码外,并且完成了横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