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3章 大门能转起来吗(第3/4页)
“谢谢你,薛。”
列宁重重的和薛全清握了握手,表达了自己的感谢,旁边德林斯嘴角浮起了一抹感激,因为刚才薛全清一瞬间投来的眼神和话语,其实是在提醒自己。
……
吉普车急匆匆驶入了国防部大楼,李默不等车子停稳,便和陈平一起迅速向指挥中心走去,庞大的指挥中心内人来人忙,即便是皇帝亲自到来也只能让大家稍稍停顿片刻,然后便又立刻投入到忙碌中。
推开核心的作战室大门,段祺瑞等人早已站在了大沙盘前,张作霖更是拿着推杆,指在了最重要的西线位置。
见到李默和陈平后,众人连忙立正行礼,情况紧急李默也没了心思客套,立刻走到沙盘前问道:“有什么最新消息吗?”
“有。”
张作霖迅速将旁边的文件拿来,说道:“最新的情报,由于抓获的行刺人员都来自塞尔维亚,所以奥匈帝国已经给塞尔维亚发出了最后通牒,不过由于担心俄国,所以奥匈已经在寻求德国的帮助,此外威廉二世和奥匈弗兰茨皇帝都已经召开了军事会议,接见了总参谋长和一些大臣。”
“俄国和法国呢?”
“尼古拉二世昨天在圣彼得堡发表了讲话,告诫奥匈不要攻打塞尔维亚,因为那会惹怒俄国。”张作霖继续回答道:“法国总统彭加勒和总理维维安尼已经联袂前往俄国访问,虽然俄国是塞尔维亚的保护国,但因为担心德国所以法国也决定插手了。”
“英国外交大臣格雷也已经抵达了奥匈,希望说服弗兰茨皇帝不要开战。”不等李默继续询问,张作霖已经继续说道:“不过根据情报,这十天英国来往于法国和俄国的船舶增加了三倍。”
“妈的,做了婊子还要立牌坊这么大的物资量,不是故意支持俄法开战吗?”龙国章骂骂咧咧的说道。
对于英国这种行为李默倒是习惯了,大英帝国历来就不是什么好鸟,何况他现在还认为自己孤悬海外可以避难,等到比利时沦陷才明白什么叫切肤之痛。
虽然英国还在进行外交努力,但此时看来已经是苍白无比,所以李默撇去了纷扰和繁杂,走到了沙盘前。
西线。
还是西线。
后世逛军坛时,总会有人跳出来把施里芬计划骂得一文不值,说他没考虑到德国需要两线作战,更匪夷所思的是很多人还把一战的德国军队和二战纳粹混合到一起。
但在他看来,这是完全不同的概念。
普法战争后,德国终于挤入了欧洲大国的行列,但因为太晚受到了欧洲传统势力的挤压,使得德国看不到公平的阳光,所以从那时起每一代德国军人就在想尽办法打开这个破局,因为他们很清楚,除非有战争,要不然德国不可能获得公正的待遇。
所以他个人是极为钦佩一战时期的德军的,与同时代各国相比这是一支准备时间之长,武器装备之精良、之充分,普通士兵士气高昂,为了国家未来勇敢地扛着枪冲向敌人的军队,它和二战时被煽动起来的纳粹有着本质的区别。
可笑很多人还在叫喊英法是自由民主的,而德国是纳粹是军国主义的,所以才会失败,他们却没想到集中营制度最早出自西班牙人布尔战争中,号称民主自由的英国军队更是采取了比侵华战争时日本更毒辣的三光政策。
可惜,在浮华和胜利者书写的历史下,很多东西都被掩埋,虽然李默个人是很喜欢这支德军的,但现在出于国家利益,他也必须放下个人好恶。
施里芬是个真正的战略家,同时代里很少有人能超越这个面色苍白的老人,而在李默看来他那个被后世很多人鄙夷说不切实际的计划根本是错误的,因为没考虑到当时的部队机动能力,使得军队陷入了堑壕拉锯战中的作战计划是这个时代最杰出的作品。
因为施里芬计划的精髓不是强大的右勾拳,而是那个故意被拉空拿来诱敌的左翼,如果以左边做中轴,整条战线就像一个巨大的旋转门,而推动这个旋转门的人不应该是德国,而是法国。
好比在坎尼的罗马军队推动迦太基中路军队后退而被合围一样,如果认为这扇大门是靠德军去推动的,那无疑是幼稚和无知的。
所以施里芬不断要求加强右翼,就是准备彻底的清空左翼,让法国人不断地深入去推动那扇旋转门,他们推的越快,大门另一侧旋转的就越是快,如果他们抵达莱茵河,那么这扇大门将彻底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