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8章 宣战的底气(第3/4页)
“走。”望着山脚下满脸呆滞的俄国兵,董大海嘴角狞笑一声,向华工们招招手,带着大家一起消失在了密林间。
随着这声爆炸,整个西伯利亚仿佛都沸腾起来,在特战司令部的指挥下,十几个侦察营协同夜鹰一起动手,在这片广袤的大地上来回穿梭,无数的粮草辎重被烧光,士兵和军官都成了猎杀的对象,爆炸,大火和硝烟,每天都会出现,甚至最后还蔓延到了西伯利亚铁路大动脉上,直到有一辆满载着士兵的火车被炸得四分五裂后,俄国才注意到如果不铲除这些人,恐怕会就此输掉战争。
面对战争已经悄然拉开的局面,库罗帕特金犹豫再三,在电报电话线被割得四分五裂的情况下,只能一边派人将这里的消息汇报给圣彼得堡,一边派出了大量机动性强的哥萨克骑兵巡逻,试图驱逐这些至今还没看到过影子的家伙,可对于下级军官提出的应该立即宣战办法,却以没有皇帝命令而固执的下令部队抱团防止被袭击。
特种战就是特种战,虽然能依靠神出鬼没的骚扰和袭击不断地打击对方,消耗对方,但面对几十万云集的大军,这样规模的力度是远远不够的。
李默也清楚这点,随着宣战的日子一点点接近,他的心也似乎不安起来,可当一份经济报告递到面前时,却一下令他松了口气。
宽大的葡萄叶,挡住了肆虐北京的阳光,徐徐微风更是将暑气吹得一散而空,但这些依然没能比手中这份统计数据更让他感觉惬意。
回到这个世界十四年了,进驻夏威夷开始积蓄力量十二年,进驻东北九年,进驻北京六年,完成南北统一四年。
从十二岁夺船杀人,到如今二十六岁的风华正茂,时间似乎在飘然流逝,自己的目标也在一点点接近。
很少人,甚至是根本没有人明白,其实早在加拿大的第一个严冬,自己就写下了厚厚的计划书,并且在根据这份计划一点点的推进。
很少人知道,当美丽的檀香山在自己手中两年变了个模样时,其实他也早已通过智利等国,以夏威夷王国的名义,趁着世界都不重视时,买下了大量的专利技术,还有填满了整个仓库区的机器设备。
当日本联合舰队被全歼,登陆琉球后,又一次利用机会购买急需的机器材料,再次堆满了岛屿。
事实上,时至今天当时那种疯狂的囤积式储备还在发挥效果,要是没有那种囤积,没有看似压死资金的不解行为,又何来如今的已成规模的东北工业区呢?
尤其是他对造船业执着而疯狂的投入,使得在目前工业能力还很不足的情况下,在夏威夷船厂搬迁合并入北方后,硬生生搞出了具有世界级规模,甚至一些技术还遥遥领先的大连,丹东和琉球三大船厂。
是的,国内是还有很多不足。
比如技术工人严重缺乏,私营工商还没有完全发展起来,但这还是不能改变新华正在快速发生改变的现实所以坐在对面的李恩富和黄子辰面带微笑,悄然交谈中甚至带着一丝骄傲,是的,是骄傲。
因为他们今天带来的,是一份至关重要的经济数据。
作为工业革命的重要指标,钢铁产量一直是最硬性的指标,进驻檀香山开始,李默就很重视钢铁的发展。
为了配合造船厂,他在土地狭小的情况下硬是搞出了一座可以年产五万吨钢铁的炼钢厂,占领琉球后又建了一座同样的钢厂,后来又悄悄在台湾建了一座。
但问题还是很大,关键的不是他没能力,也不是没有资源,而是没有足够大的土地。
直到进入东北,情况才得到改观,两年里他向英美等国采购了大量的炼钢设备和机械,最终在原材料都还没彻底解决的情况下硬是砸出了可以年产百万吨钢铁的奉天钢铁厂,在钢厂建造完毕甚至还没开工的情况下,他又陆续花了三年时间建造了同等规模的大连钢铁厂,长春钢铁厂。
那个时候很多人都觉得他疯了,因为那时东北三省可以立刻开采的铁矿资源少之又少,满清全国每年的钢产量也不过两万吨,根本不需要那么大的钢铁厂。
但当茂山铁矿定位成功,东北三省陆续发现铁矿后,怀疑的声音渐渐变小了,可大家还是觉得有些浪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