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3章 本来嘛……(第2/3页)

就在隆氏兄弟拿着印刷有蓬莱岛风光的小册子满德国拉人头的时候,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蓬莱岛上掀起了一波“圈地运动”。

这个面积仅有5600平方公里的小岛,其实岛上大部分地区都是山地,可供利用的土地其实不多,再加上风景优美迷人,发展旅游业就成了应有之义。

蓬莱岛上的风景之优美所有人都看在眼里,于是当兰芳政府划定出几片土地分别用来建造研究所和修建住宅区以及别墅区之后,剩下的土地就在这短短两个月之内几乎被兰芳高层瓜分一空。

比如兰芳首相黄博涵的儿子们。

在黄博涵生活的荷属东印度时代,兰芳并不禁止一夫多妻,于是黄博涵前前后后娶了八个妻妾,有13个儿子,13个女儿,这本来无可厚非,黄博涵生的起,他也养得起,谁都管不着。

但在黄博涵成为兰芳首相之后,黄博涵的儿女们在蓬莱岛上拥有十几处地盘,准备用来建造别院。

而在兰芳,有钱人不仅仅是黄博涵一个。

这些事,估计黄博涵本人并不知情,黄博涵本人也不会如此大张旗鼓。

像黄博涵这样的人,深悉“低调做人、高调做事”的道理,黄博涵是万万不会把自己置于风口浪尖的。

但黄博涵的儿女未必这么想,那帮从出生就锦衣玉食的“少爷小姐们”没这么多弯弯绕绕,他们只知道想要什么东西就拿钱去砸就是了。

华人有个恶习,就是下面的人很善于“体察上意”,很多事情根本不需要黄博涵出面,下面的人就已经给办妥了。

所以才到了如此地步。

好吧,其实不管是在任何国家,任何朝代,当旧一代“贵族”……我们姑且称为“贵族”……消亡,新一代“贵族”诞生的时候,总是会产生新一轮的财富转移,当这种财富转移达到极致转无可转的时候,又会开始又一次“改朝换代”。

这是个怪圈,很多人都知道这种情况会导致的恶果,但是却是个无法回避的怪圈。

兰芳目前已经初现苗头。

郑大凌这件事爆发的恰好是时候,可以给那些兰芳新一代的“贵族”们提个醒,否则等秦致远下手整治,那就是不是现在无声无息的退回那么简单。

对,就是“退回”。

就在郑大凌被郑大力“枪决”之后当晚,兰芳政府收到大约一千五百万美元的捐款,同时又收到境内大大小小370多处私人领地,甚至包括14个私人岛屿。

以上这些,都是无条件的上缴。

华人官员,其实不管是触觉还是嗅觉都是极其敏锐的,不善于“望风使舵”的人,在华人官场内绝对混不下去。

对于很多华人官员来说,可以能力有限,但绝不能不会察言观色,如果不能及时“体察上意”,那离致仕的时候也不远了。

对于这些捐赠,黄博涵一一记录在案,准备等秦致远返回兰芳之后再大肆封赏。

对,就在日前,兰芳已经整理出一套“爵位制度”,准备用来封赏有功之臣。

想想看吧,一朝天子一朝臣,既然国王已经登基,对于那些立下汗马功劳的大臣怎么能够不封赏呢?

黄博涵确实神志清明,虽然整理出来“爵位制度”,但立即束之高阁,内阁甚至没有就此展开过任何讨论,好像根本不存在一样。

“对了,我可以获得一个什么样的爵位?”提到爵位,皮埃尔很有兴趣。

“爵位?你大概不知道,你这种情况,在我们国家叫做‘外戚’,别说爵位,你连官位都没有。”秦致远马上开启嘲讽模式。

“外戚?什么意思?”皮埃尔不明就里。

“意思就是……就是……反正你是别想了,那和你没多大关系,除非你加入兰芳国籍。”秦致远也说不上来。

可怜秦致远前世只是一名特工,又不是宗人府宗令,这里面的弯弯绕绕秦致远也搞不清楚。

“不不不,我不想加入兰芳国籍,我甚至不想去兰芳,我想留在巴黎,并退出军部,我想从政。”皮埃尔有志气。

“从政?”秦致远颇感意外。

“对,从政!你知道的,因为我的姓氏,我在军队里只能就这样了,能升为少将已经是意外之喜,再想更进一步绝无可能,既然如此,我还呆在军队里干嘛?我才30岁,我还不想现在就退休。”皮埃尔也是明白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