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5章 被操控的乱战(二十七)(第3/4页)

周树人冷笑一声,“这个口号不对。总体战的口号只有一个,一切为了前线,一切为了胜利!这不是口号,这是对事实的描述!”

哪怕是没有明白这句话的深层意义,中央委员们高喊起来,“一切为了前线,一切为了胜利!”

“一切为了前线,一切为了胜利!”英国驻匈牙利大使看到报纸上的标题,就忍不住有些震动。如果是别的国家难免会喊出“上帝指引”“打倒邪恶的XXXX”“正义在我”等等的废话。然而匈牙利人的这句话看着就非常有感觉,工业国的感觉。这段话的确是檄文,是号召。除了这些作用之外,这段话无疑指出了胜利的唯一道路。

一时间,英国大使突然想起了已故的德国首相俾斯麦曾经的战斗檄文,“当代的重大问题并非通过演说和多数派决议就能解决的,而是要用铁和血来解决”。

事实证明,匈牙利人并非在玩虚的。英国驻匈牙利大使在接下来的几天里面看到报纸上写出的最新变化。首先是匈牙利全国进入战时状态,所有生产活动全部由国家管理,国家进行普遍征兵。这些都是西欧国家很熟悉的手段。

英国大使对此并不想评价,等他在之后的十几天里面观察到匈牙利的现状之后,他给大西洋彼岸的维多利亚城发去的报告里面写到“根据情况可以看出,匈牙利与俄国一样,都是在没有进行动员的情况下投入的战争。为了应对俄国强大的压力,匈牙利进行了全国动员。以匈牙利三千万人口的基数来计算,他们大概可以征集到300万的军队。单纯从数量上并没有比俄国差很多。但是这支军队一旦投入战争,匈牙利就只能在短期内寻求决定性省里,否则的话,他们的生产能力并不足以支持匈牙利进行长期作战……”

罗马尼亚首都布加勒斯特附近有油田,如果想长期作战,就需要占领这块重要的地区。匈牙利部队直扑布加勒斯特的时候对此已经非常清楚。更重要的是,罗马尼亚简直是这次战争的罪魁祸首。过去的十年里面,俄国自己并没有以俄国自己的名义对匈牙利开战,战争借口总是罗马尼亚。拿下布加勒斯特,逼迫罗马尼亚投降。这也算是战争的一个成果。

不久前歼灭了十八万左右的罗马尼亚军队,抓了好些高级别俘虏。根据俘虏交代,罗马尼亚国王能够动员起来的兵力也就是二十万左右。除了罗马尼亚国王的禁卫军之外,此时的罗马尼亚再也拿不出什么像样的军队。

事实证明了匈牙利的判断没有错,拿下布加勒斯特的产油区时并没有遭到任何有效抵抗。部队直扑布加勒斯特市区才遇到像点样的抵抗。罗马尼亚地处多瑙河下游平原,地面虽然有些起伏,却也连丘陵都算不上。装甲师越过田野直扑城外的画面很美。

师参谋长忍不住问道:“师长,我们还是让步兵们进攻吧。我们何必凑这个热闹。”

师长撇了参谋长一眼,“那些罗马尼亚人只怕此时胆都吓破了。现在打败罗马尼亚军队不是问题,抓住罗马尼亚国王才是问题。要是那老家伙跑了,我们找谁签署投降协议呢?”

说话间,突然听到前面炮声大作。与俄国或者罗马尼亚人那种散漫凌乱的火炮射击不同,这次的火炮听起来简直是机枪扫射般的密集。片刻后,前线就传回了消息,“我军前锋遭到敌人埋伏的炮兵阵地猛烈射击。损失了四辆步兵战车。”

在布加勒斯特市区外围,有三万多俄军和一千法国顾问团在次埋伏。他们靠海运抵达罗马尼亚,然后劝说罗马尼亚国王先去俄国避难,接着拿到了布加勒斯特市的指挥权。

这支俄国军队看到法国人使用火炮的技术,都傻了眼。法国人在普法战争中面对全面占据优势的德国炮兵吃了大亏,所以对于炮兵的研究格外卖力。被称为75小姐的火炮一出,法国人觉得找到了可以仰仗的利器。围绕这种重量轻火力猛的火炮,法国开发出很多战术。

埋伏匈牙利装甲部队就是法军诸多套路中的一个小小套路。非常巧妙的伪装,确定了射击诸元。等到狡猾的匈牙利装甲兵们小心翼翼的靠近之时,火炮突然撤下伪装开始射击。俄国军队一直认为匈牙利人的装甲部队坚不可摧,不管法国人怎么声明,“跑这么快的车辆不可能有很厚的装甲”,俄国军队都不相信。他们中间不少人亲眼看到步枪和机枪面对这些装甲车辆毫无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