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0章 民主基金会(七)(第3/4页)
有些年轻同志听了之后微微点头,有些年轻同志则露出了不高兴的表情。中国代表四十多岁,老政工出身。看了年轻同志的表情,他心里面叹口气,却没有批评。中国代表说道:“我们民朝的政工干部们,年轻的时候和大家的想法都一样。觉得既然有明确的结果,直接比葫芦画瓢,岂不是简单。但是经历过工作后,我们终于明白,做事要按照规律走,直接追求想象中的结果,那是欲速则不达。因为两者不是一件事……”
看来心怀不满的年轻同志们在这“唐僧念经”般喋喋不休的政工同志面前败下阵来,那些人中为首的那位举手要求发言,得到准许后,他说道:“我们匈牙利共产党不会试图急于组建国有农场,而是尽可能先完成给农民分地……”
“唐僧”好像没有放过年轻的打算,匈牙利“革命不是单纯的理想,若是没有实质的未来,人民凭什么相信我们?在描述未来上,教会可是骗了大家上千年。我们自己就是人民的一员,我们不能脱离群众。人民需要的是土地,以及稳定拥有土地这个生产资料的未来。这绝不是落后的想法,这是现实的存在。我们民朝的人民之所以不追求土地的所有权,是因为他们知道制度保障他们对土地的使用权。”
匈牙利共产党的代表们放弃了与民朝民主基金会进行思想上对抗的打算,这些人最后表示会和人民的需求站在一起。
就在斯洛伐克共产党代表忍不住在心里面笑匈牙利共产党人的窘态时,民朝的代表转过头就提及了斯洛伐克共产党们的难处,“泛斯拉夫主义的直接目的,是要建立一个由俄国统治的从厄尔士山和喀尔巴阡山脉直到黑海、爱琴海和亚得里亚海的斯拉夫国家。斯洛伐克也有不少认同这个泛斯拉夫主义的人。”
奥匈帝国被称为民族大监狱,斯洛伐克人中认同泛斯拉夫主义的人不少,甚至在斯洛伐克共产党中也不乏有人同时认同泛斯拉夫主义和社会主义的。被人直接捅到不爽的位置,这些斯洛伐克共产党人中好些人和方才的匈牙利共产党成员一样变了脸色。
民主基金会的政工人员根本不在乎,还是继续讲下去,“民间的泛斯拉夫主义出发点基本是反对民族压迫,但是在共产党看来,现实中的问题并不简单。俄国和很多所谓的斯拉夫贵族们想利用这个旗帜作为他们牟利的手段。在未来有可能出现的匈牙利人民共和国中,我们要反对的是民族划分。语言、文字,这些都是工具,而不是用来证明谁更高贵的标准。人类社会的进步靠的是生产力发展,任何无助生产力发展的区分,从长期或者短期来看,都是有害的。你是斯洛伐克人,你是匈牙利人,你是克罗地亚人,这种认知的基础是,你们都是这个人民共和国的人民。只是你出生在不同的地方,或者你的祖上很久之前在哪里。这些都不能当成否定人民共和国的理由。这是共产党的基础。”
不仅在匈牙利或者斯洛伐克,在整个外莱塔尼亚都有这样的共产党组织在活动。帝国的探子,贵族的私兵,都在试图能够挖出这些共产党份子,有些努力成功了,但是大部分努力都没能成功。随着冬天的降临,天寒地冻,这些老爷们的走狗也因为怠惰而放松了努力。只是树欲静而风不止,1898年初,欧洲的经济危机全面爆发。
农民破产,工人失业,这样的惨状引发了大英帝国没钱民众迁往北美的新高潮。大英帝国的国会通过法令,在更名为维多利亚的前华盛顿城设立大英帝国的北美国会。这个国会与设在唐宁街的国会一起,四年一轮换。这做法看着有“西狩”的味道,实际上大家都知道英国在尝试迁都。
大多数富人都留在大英帝国大不列颠省,奢侈品还能以伦敦为市场,针对穷人的商品却找不到顾客,于是让欧洲经济更糟糕。欧洲经济越糟糕,英国没钱人就越西迁,反过来让市场进一步萎缩。
在这样的哀鸿遍野中,唯一亮点大概是比利时国王利奥波德二世招收在非洲驻扎的武装力量。大票欧洲人员想方设法的前去应征。两万八千人的名额,一家伙有十万人去应征。到了非洲,这帮白人才明白比利时国王利奥波德二世在非洲开创了何等“盛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