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0章 兄弟登山(一)(第2/4页)

暂时压制了那个不知好歹的黑社会头头,韦坤继续冷着脸说道:“我想你们只是考虑怎么从每一件事里面榨取到最大利润,这在管理学里面是非常初级的水平。在我们民朝,管理学已经开始进入更深层次的管理,对于企业来讲,劳动者才是最重要的资源。企业赚的少那是产品以及劳动生产率的问题,但是对于劳动者来说,他们对自己劳动力的价格的认知若是不能满足,他们的劳动积极性就不可能存在。我们民朝采用的是土地国有制的政策,所有人都不是地主,而是用自己的劳动力换取报偿。在这样的双向选择中,我们这边要考虑的是劳动者是否对我们的报偿满意的问题。而民众则要考虑的是,他们的能力和技能是否能让我们满意的问题。”

说到这里,韦坤先是带着些厌恶的眼神扫视了对面的这群意大利人一圈,然后冷冷地说道:“诸位,这是制度的差异。如果你们真的想和我们合作,就请学着用我们考虑问题的角度看问题。而不要光用你们的视角看问题。”

很明显,韦坤的话大有明珠投暗的意思。意大利团队里面人人都是你看我我看你,完全不理解韦坤到底在说什么。韦坤别开了视线,在屋子其他地方扫了扫。然后她就看到了东非行政区的年轻干部们用些轻蔑的视线看着意大利人。

这种公然的轻蔑不合适,韦坤很清楚这点,不过韦坤也不想再吹毛求疵了。无论如何,民朝培养出来的年轻干部们从小读民朝的书,学习皇帝韦泽同志主导编撰的道理。虽然韦泽很谦虚的用共产主义或者马克思主义来包装,并不以他自己的名字冠名。

等这些年轻人终于有机会大展拳脚的时候,大家也批评韦泽提出的理论和看法是不是好执行,是不是真的那么好,但是好歹这些人都有相应的培训。也知道自己要为国家效忠,为人民服务。脱离了这么的圈子,韦坤只觉得外国大概都是毒蛇猛兽。就如这群沆瀣一气的意大利人,居然玩起了卖人头的把戏。他们希望和韦坤达成一致,韦坤只接收这些人提供的意大利劳工。然后和韦坤瓜分从劳工那边赚来的“利差”。毕竟韦坤这边留给劳工的比例是10%到15%,在那些意大利佬的眼中,这简直是天大的肥肉。

虽然不懂韦坤提出的管理到底是怎么一回事,不过意大利人好歹也是两千年古国。即便有过中世纪的黑暗时代,意大利人懂得韦坤绝不肯放弃他原先的计划。即便在意大利人眼中摆着明显能赚钱机会而不赚的韦坤简直是不可理喻,但是他们却也没办法把韦坤如何。

“阁下,我们会先提供给您一千人。这可以么?”随行的一位看着也是贵族官员老爷的家伙问。

“可以。”韦坤毫不迟疑地答道。虽然他本人不想接收这批与贵族和黑帮有关的人,不过仔细想想看,韦坤也不怕什么。现在东非真的缺乏劳动力,剜到篮子里头就是菜。

送走了意大利人,韦坤喜迎日本人。王明山要求从日本再弄来五万人,这次真的弄来了五万人。当时说男女不限,现在一家伙就给送来了三万女人两万男人。这两万男人里头居然还特么将近一半是五十岁左右的老头。

“难道我们已经把日本的劳动力压榨到如此地步不成?”韦坤在会议上提出了这么一个问题。

很明显,感到意外的不仅有韦坤,那些年轻的干部们也都大惑不解。非洲现在的工作倒不是对体力有特别强的要求,而是要对农业有持久力。十几年来,苏丹的苜蓿品种不断改良。国内的苜蓿一年能收两次,苏丹的苜蓿一年能收12次。苜蓿本来就不高,种植苜蓿的面积现在有十几万平方公里。靠人弯腰割,铁打的汉子把腰累断都扛不住。加上苏丹苜蓿区地势平坦,所以早早就采用机械收割模式。北美的战争让很多困扰柴油机的问题得到了解决,新式的拖拉机效率更高。只要能爱护设备,老头和女人反倒比毛手毛脚的毛头小子的更可靠。

即便日本老人和女人更靠谱,可日本已经派不出男人了么?这个问题让苏丹的年轻中国小伙很是意外。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韦坤就在接待的工作组里面添加了一项任务,搞清楚到底怎么一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