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章 分赃会(二)(第3/3页)

此事的起因是比利时远征军同法国远征军在刚果河下游的尖锐对峙局面。正与法比冲突闹得难解难分之时,葡萄牙人也出来对斯坦利占领刚果河出海口提出抗议,葡萄牙政府宣称,它自15世纪起就对这片土地拥有权利。英国看到刚果河流域有利可图,利用英葡的同盟关系,与葡订立条约:英国承认葡萄牙对刚果河岸地区的主权,葡萄牙则保证英国可在这一地区享有同自己相同的商业和航运权利。

法国政府对英葡条约的签订表示抗议,与英国有矛盾的德国立即公开支持法国的抗议照会。美国也宁愿这一富饶的地区控制在力量较弱的比利时手中。法、德、美几大国在刚果问题上基本一致的态度,使英国不得不宣布放弃英葡条约,但提出应召开国际会议来最后解决刚果问题。

德国在非洲没什么殖民地,俄国虽然也没有,但是俄国与英国之间矛盾重重。所以作为当事一方的英国也赞同由德国首相俾斯麦牵头召开的国际会议。

李新看了这次柏林会议被邀请的国家。德意志帝国、大英帝国、法兰西第三共和国、中华民朝、俄罗斯帝国、奥匈帝国、美利坚合众国、意大利王国、西班牙帝国、葡萄牙帝国、奥斯曼帝国、荷兰殖民帝国、比利时王国、瑞典王国、丹麦王国和挪威王国共16个国家参加了会议。

这次会议是专门讨论非洲事务的,除了没有非洲当地代表之外,全世界的强国都被邀请。

“会议还有多久才会召开?”李新问俾斯麦首相。

“一个月。”首相答道。

“我现在就启程去俄国,一定会在会议召开之前赶到。”李新认真地答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