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篇曲 亚瑟王“圣裔”战“魔王”(第5/6页)
亨利七世胜利后的第一件事即派人前往约克郡谢里夫·哈顿城堡保护未婚妻,押送约克家唯一男嗣小沃里克伯爵到伦敦塔软禁。都铎国王27日进入伦敦,受到市民欢迎,他会见了市长与议员,到圣保罗大教堂向上帝致谢。
新君依例要封赏有功之臣,牛津伯爵恢复家族的爵位和产业,斯坦利男爵晋封德比伯爵,立下功劳的乡绅和士绅们获封骑士。兰开斯特头号忠臣,亨利七世的叔叔贾斯珀·都铎,这年已54岁仍未结婚,他为兰开斯特事业奔波半生,从未表示过妥协与气馁,现在终于熬到出头之日,他的彭布罗克伯爵头衔正式恢复,同时晋封为贝德福德公爵。贾斯珀·都铎同年底迎娶白金汉公爵遗孀,白王后的妹妹凯瑟琳·伍德维尔,利用政治联姻进一步巩固都铎家的地位。
都铎王朝表面以兰开斯特的血统和名义诉求王位,实质则是约克王廷的延续,本来兰开斯特贵族所剩无几,拥戴亨利七世的约克党贵族、骑士、乡绅们充斥朝廷,仍然备受重用。博斯沃思战役标志着玫瑰战争落下帷幕,却不意味着亨利七世可以高枕无忧,接下来数年他还将接受几场严峻考验,甚至有人认为1487年林肯伯爵联合爱尔兰副总督基尔代尔伯爵,推举假冒的“小沃里克伯爵”发起叛乱失败,才代表着玫瑰战争正式终结。
亨利七世主要通过武力夺取王位,不能马上治理江山,巩固政权还需政治手段。亨利七世的成功很大程度受益于理查德三世导致的约克王廷大分裂,他必须与约克长公主成婚,增强王位合法性,消解两大家族多年的恩怨。当然亨利七世故意推迟了婚期,以昭示自己是“上帝恩赐英格兰的国王”,王位并不依靠妻子获得。
亨利七世与约克的伊丽莎白完婚,红白玫瑰正式合二为一,红玫瑰镶嵌白玫瑰芯的图案成为王室纹章,人们称之为“都铎玫瑰”。1486年9月国王夫妇诞下两大家族的结晶,首个孩子特意取名为亚瑟,继续宣示都铎王权的神话来源。
其实另一部分约克党人的叛乱直到1497年才彻底结束,他们以假冒的爱德华四世二王子的名义举事,还得到过法兰西国王、苏格兰国王、神圣罗马帝国皇帝的支持,最不遗余力资助颠覆亨利七世的是爱德华四世的妹妹,勃艮第查理公爵的遗孀,但这些都只是斗争的余绪,属于都铎王朝捍卫王座的范畴。总体来说亨利七世非常幸运,一方面他用婚姻和政治手段笼络住了重要的约克党人;一方面当时周边国家并无强悍的君主能威胁都铎王朝;另一方面经历多年内乱的英格兰人已经厌倦了动荡,对外部入侵夺取王位缺乏兴趣。
亨利七世是颇富远见的君主,积极参与大航海时代的探险,他多次委派威尼斯公民约翰·卡波特穿梭大西洋寻找通往远东的海上财富之路。1508年卡波特的儿子抵达加拿大东北部哈德孙湾,当他们第二年顺利返航时国王已经驾崩,英格兰的大航海冒险暂告一段落,因为亨利七世的继承人对参与欧陆角逐更感兴趣。
登基后,亨利七世推行与法兰西斗而不战的外交政策,在民族主义与务实路线之间巧妙摇摆。一旦成为执政者,他的“亲法”立场自然改变,需要帮助布列塔尼抵抗法兰西的“统一”,维持欧陆“平衡”。1491年法王查理八世娶布列塔尼女公爵安妮为妻,法兰西吞并布列塔尼已成定局。议会慷慨资助亨利七世10万英镑,他第二年启动对法战争,开战不到一个月,他还是效法爱德华四世,选择获得金钱实惠,避免无谓的战争,与法兰西缔结和约。
1492年西欧发生重大政治变局,阿拉贡国王斐迪南二世通过与卡斯蒂利亚女王伊莎贝拉一世的婚姻缔造了统一的西班牙王国,同一年斐迪南委派哥伦布扬帆出海。亨利七世为儿女安排的两桩政治婚姻对英格兰影响深远,欧陆反法盟友的软弱促使亨利七世选择与西班牙结成反法同盟,虽然没有达到目的,但他为长子亚瑟迎娶到斐迪南和伊莎贝拉的女儿阿拉贡的凯瑟琳。1502年凯瑟琳嫁入都铎王室,亚瑟5个月后于16岁早逝,亨利七世说服凯瑟琳嫁给新的继承人二王子亨利。亨利七世的女儿玛格丽特则嫁给苏格兰詹姆斯四世,为1603年英苏两国合并为共主联邦以及斯图亚特王朝的建立埋下伏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