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篇曲 亚瑟王“圣裔”战“魔王”(第2/6页)

约克长公主对“叔侄通婚”的真实态度如何,缺乏确凿证据,变成长期争执不下之谜。17世纪初的历史学者乔治·布克声称他看到过长公主写给诺福克公爵等人的一封信,说她自己渴望嫁给理查德三世。后来的学者对这个问题的观点分成几种:一是这封信是伪造的,纯属对长公主人格的污蔑,她怎么会如此没心没肺;二是长公主为了自己的荣华富贵,真可能有这种打算;三是她的确写过信,但主要目的是表达自己出嫁的意愿而非嫁给自己的叔叔;四是她年纪尚轻,无母亲授意不能擅自写这样的信,可能是前王后对理查德三世真实意图的试探。

不过作家们情愿相信约克长公主“没心没肺”,因为这是非常生动的宫斗文学素材,“无论是理查德三世还是亨利·都铎胜出,我都是王后”,文艺作品经常如此刻画她对此事的态度,甚至说她跟叔叔早有暧昧关系。[1]约克长公主性格阳光,心地纯善,道德高洁,历史学家们倾向认为她本人无此打算,王后安妮病逝后她被遣送出宫廷,安置在约克郡北方的谢里夫·哈顿城堡。理查德三世权衡利弊改变主意,试图与葡萄牙公主联姻。

3月份亨利·都铎在法兰西听到理查德三世要娶约克长公主的流言,感到沮丧和绝望,写信给打小认识的“难兄弟”诺森伯兰伯爵,希望能娶他夫人毛德·赫伯特的妹妹凯瑟琳·赫伯特;这桩婚姻虽然不能增强亨利·都铎王位诉求的合法性,兴许能为他赢得更多的威尔士赫伯特家族的支持者,不过信件如石沉大海,从未收到回音。

幸好理查德三世在谋士和法律顾问的敦促下,4月底在伦敦的医院骑士团大厅公开否认他会娶侄女为妻,数天后又致信约克郡多个城镇,向北方家臣们辩称“杀妻说”是敌人的诋毁。理查德三世的声明对挽回声誉似乎于事无补,虽然未发生什么大乱子,人们普遍反应冷淡,至少在中部和南部他已鲜有可用的忠诚之士,法兰西支持反叛的威胁迫在眉睫,他基本上只能依靠部分北方死党。

理查德三世竭尽所能收买人心,对叛逃的著名人物如莫顿主教等公开恕罪,大幅度削减王领佃户的地租,可是收效甚微。与此同时,他不断推出强化防御的举措,1485年4月,内维尔家族的另一位乔治·内维尔爵士奉令监控海峡;洛弗尔子爵到南开普敦防卫南部海岸;理查德三世委任私生子格洛斯特的约翰替代年老的丁汉姆男爵,担任加莱镇守,但象征意义超过实用价值,他的私生子当时还未成年。理查德三世将防卫中心放在中部地区,以诺丁汉城堡为中心,那里有坚固的防御工事,便于与北方家臣会合。

这些举措耗资巨大,很快使理查德三世陷入财政困境,他不敢召开议会征税,担心遭遇拒绝或引起骚乱,局面不可收拾;他采用发债券(打白条)的方式试图借款3万英镑,给全国的富人们写去情深意切的“爱心信”,希望他们认购,似乎未筹到几个钱。

法兰西朝廷最终决定共拨款4.3万里弗尔,派1500名军队资助入侵行动。整个春夏之季亨利·都铎都在鲁昂筹备登陆事宜,但兵力远不足以夺取王位,只能施以恩惠和许诺,广泛联络国内有谋叛可能之人物,贾斯珀·都铎充分利用自己的威尔士人脉四处游说。

幸运的是,亨利·都铎争取到两位威尔士豪强的支持。里斯·阿普·托马斯的家族是威尔士兰开斯特党人,他的祖父阵亡于莫蒂默十字战役,他与父亲15世纪60年代中后期才结束流亡生涯归国转投约克王廷,得到爱德四世器重。白金汉公爵谋反时里斯拒绝参加,理查德三世发放年金,任命他为南威尔士军务都尉,要求他宣誓忠诚并把儿子送到宫里充当人质,里斯同意宣誓但恳请免除派送人质。威尔士的约翰·萨文杰爵士是斯坦利男爵的外甥,他与里斯都答应登陆以后起兵响应,第四代舒兹伯利伯爵的叔叔吉尔伯特·塔尔波特也允诺充当内应。

迟至8月1日,亨利·都铎终于率部在哈夫勒尔港登船,法兰西海军司令吉罗姆·德·卡萨诺瓦吉指挥舰队航行,绕过防范较严的英格兰南部地区,6天后在威尔士彭布罗克郡的米尔福德港成功登陆。一支举着“红龙旗”和“红玫瑰旗”的军队出现在威尔士西南部境内,他们的目标是首都,但没有朝着东面的伦敦方向急速开拔,而在威尔士穿插行军,这是为了到处传播预言,筹集更多兵马粮草,等待友军前来汇合。亨利·都铎派出信使沿途告知威尔士人:“亚瑟王后裔率军回来了,请加入我们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