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小传(第4/5页)
赵元任(1892~1982),字宣仲,又字宜重,江苏武进(今常州)人,生于天津。1929年6月底被中央研究院聘为历史语言研究所研究员兼语言组主任,同时兼任清华中国文学系讲师,授“音韵学”等课程。1938年起在美国任教。他是中国现代语言和现代音乐学先驱。主要著作有《国语新诗韵》、《现代吴语的研究》,歌集有《新诗歌集》、《儿童节歌曲集》等。
周昌寿(1888~1950),物理学翻译家、教育家。毕生致力于物理学著作的编译工作,译述甚丰,是早期向国内介绍量子论和相对论等物理学新成就的学者。参与物理学名词术语的统一工作,编写了系统的中学物理和大学普通物理教材,影响和培育了几代物理人才。
丰子恺(1898~1975),原名润,又名仁,号子觊,后改为子恺,笔名TK。浙江崇德(今嘉兴桐乡市崇福镇)人,散文家、画家、文学家、美术与音乐教育家。新文化运动音乐艺术方面的重要启蒙者。师从李叔同学习绘画、音乐,深受其佛学思想影响,以创作漫画以及散文而著名,其漫画风格独树一帜,流传极广。丰子恺皈依佛门后与弘一法师共同创作的《护生画集》,是一部倡导戒杀护生思想的佛教奇书。代表作有《缘缘堂随笔》、《缘缘堂再笔》、《随笔二十篇》、《甘美的回忆》、《艺术趣味》、《率真集》等等。
梁漱溟(1893~1988),原名焕鼎,字寿铭。曾用笔名寿名、瘦民、漱溟,后以漱溟行世。系出元室梁王,故入籍河南开封。生于北京,现代著名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现代新儒学的早期代表人物之一,有“中国最后一位儒家”之称,同时他还是一位社会改造实践家,对推动乡村建设不遗余力。
梁实秋(1903~1987),号均默,原名梁治华,字实秋,笔名子佳、秋郎、程淑等,祖籍浙江杭县(今余杭),出生于北京。著名的散文家、学者、文学批评家、翻译家,华人世界第一个研究莎士比亚的权威。
徐志摩(1897~1931),原名章垿,字槱森,后改字志摩,浙江海宁人。著名现代诗人,散文家。出生于富裕家庭,后留学英国。1923年,徐志摩与胡适、梁实秋、闻一多等人在北京发起成立新月社,开创了新月派这一盛极一时、影响深远的文学流派,徐志摩是新月派的代表性诗人。他一生极力追求的“爱”、“自由”与“美”(胡适语),为他带来了不少创作灵感,亦最后断送了他的生命。
张恨水(1895~1967),原名心远,恨水是笔名,取南唐李煜词《乌夜啼》“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之意。张恨水是著名章回小说家,也是鸳鸯蝴蝶派代表作家。作品情节曲折复杂,结构布局严谨完整,将中国传统的章回体小说与西洋小说的新技法融为一体。张恨水以作品多产出名,在五十几年的写作生涯中,他创作了一百多部通俗小说,其中绝大多数是中长篇章回小说,总字数近两千万言,堪称著作等身。
杜昌丁,清代松江府青浦县(今属上海)人,清代乾隆间曾任永春知州,为官清廉、有政声。
林纾(1852~1924),原名群玉,字琴南,号畏庐。近代文学家、翻译家。博学强记,能诗,能文,能画,有狂生的称号。光绪八年(1882)举人,考进士不中。光绪二十六年(1900),在北京任五城中学国文教员。所作古文,为桐城派大师吴汝纶所推重,名益著,因任北京大学讲席。辛亥革命后,入北洋军人徐树铮所办正志学校教学,推重桐城派古文。后专以译书售稿与卖文卖画为生,以意译外国名家小说见称于时。
曾国藩(1811~1872),初名子城,谱名传豫,字伯涵,号涤生,谥文正,清朝湖南长沙府湘乡(现属湖南娄底双峰县)人,清末“中兴名臣”之一。23岁取秀才,入县学;24岁入岳麓书院,中举人;中进士留京师后十年七迁,连升十级,37岁任礼部侍郎,官至二品。后因丧母回乡丁忧,恰逢太平天国横扫湖湘,他因势在家乡创办湘军,为清朝平定了太平天国运动,后受封一等毅勇侯。曾国藩的持家治学为政之术,在清末民国时期颇受政界推崇。
王了一(1900~1986),即王力,了一是他的字,广西博白人。著名语言学家,中国现代语言学的奠基人之一。1926年考入清华国学研究院,师从梁启超、赵元任等,1927年赴法国留学,1932年获巴黎大学文学博士学位后返国,先后在清华大学、西南联合大学、岭南大学、中山大学、北京大学等校任教授,并先后兼任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委员,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委员、副主任,中国语言学会名誉会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