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二十一章 归途(第2/3页)
未曾想到,这些家伙别的不行,吃喝玩乐却极为在行。
把个青园经营成了洛阳第一号的销金窟,更聚集了一大帮子纨绔子弟,成了气候。
杨守文当初只是提了一个建议,从未参与进去。
可是,那些个家伙,却一直把他算在里面。虽然他很少出面,可是在青园却名声响亮。
杨守文听了桓道臣的这番话后,顿时想起了那些人。
他想要在红河口兴建港口的冲动愈发强烈,只是……
“大猫,前几日,太子送来书信,问我安南都护的人选。
我上次曾让你打探过你父亲的口风,他对接掌安南都护府,可有兴趣?”
“我倒是提过此事,但他却有些犹豫。
这安南虽说是一方诸侯,天高皇帝远。可是,毕竟远离中枢,也让他颇有些纠结。”
杨守文道:“其实,我觉得,令尊实不宜留在中枢。”
“嗯?”
“他性子刚强,虽有能力,却不晓变通,很容易被人利用。
我记得,狄公曾与我说过一句话:身在庙堂之上,许多时候身不由己。所以,能力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要有变通之能。令尊若是回去洛阳,难免会受人掣肘。
他又是个强硬的性子,很容易得罪人……所以,我更希望他留在这里,把安南打造成为一片乐土。现在朝堂上的局势太乱,以令尊的性子,实在不宜这时候返回。”
“贪慕虚荣!”
桓道臣冷哼一声,却把杨守文这番话,记在了心里。
说实话,桓彦范的确是缺乏资历。
哪怕是算上这次战功,他回去之后,依然要被压制。
反倒是留在安南,可以让他施展拳脚。最重要的是,这安南刚经历了一场叛乱,需要有强硬之人坐镇。而庙堂中,许多人未必愿意来趟这浑水,桓彦范留下来,也就变得容易许多。
毕竟,朝廷的大敌不在南方,而是在北方和西面。
安南都护,绝对是位高权重。
但是在朝廷的眼中,地位远不如安西都护府那么重要……
桓彦范想了想,沉声道:“既然如此,我便再劝说他一遭。
只是他的脾气太倔,非我能够左右。若是青之你能亲自与他交谈,说不定效果更好。”
杨守文颇以为然。
他这次出巡,目的地便是九真,也就是爱州州府所在。
桓彦范如今就在爱州督战,所以杨守文的另一个目的,便是和桓彦范商议这件事。
桓彦范早已得知杨守文的行程,所以早早在日南港口等候。
杨守文下船后,与桓彦范在日南县衙里交谈了两个时辰,而后便决定改变行程,直接返回交趾。
桓彦范,同意了他的建议,决意留守安南。
……
而就在杨守文启程离开日南的时候,远在千里之外的洛阳,一场激烈的争论正在进行。
长安二年正月十六,上元节。
沙陀州的突厥人突然造反,杀死沙陀州都护府都护。
北庭都护府都护郭虔瓘得知消息,立刻出兵救援,在咸泉镇遭遇埋伏,全军覆没。
郭虔瓘,战死!
消息传到了洛阳,满朝哗然。
所有人,都义愤填膺,叫嚣着要出兵漠北。
武则天下旨凉州都督郭元振出兵庭州,平定叛乱。
同时,该派何人前往庭州接掌北庭都护,也成为许多人讨论的重点。
“老臣举荐一人,东都留守杨承烈,可为北庭都督。”
凤阁侍郎张柬之挺身而出,举荐一人。
只是这个人,却使得武则天颇感为难……北庭都护府,是拱卫安西,连通西域的重要所在。若是派杨承烈前往,的确可以让武则天放心。不说别的,杨承烈不会拉帮结派,绝对忠于武则天。而且他性子沉稳,又通晓胡人习性,的确非常合适。
可是,若杨承烈走了,谁来统领千骑?
武则天一时间陷入了纠结之中,拿不定主意。
回到上阳宫后,武则天便一个人在观风殿内,谁也不见。
她找来了上官婉儿,“若文宣前往北庭,朕倒可以放心。
可是,满朝文武之中,难道就没有第二个合适人选吗?文宣一走,谁来统帅千骑?”
上官婉儿同样不舍,因为北庭远在西域,杨承烈一去,想见他便越发困难。
而且,北庭多危险,上官婉儿同样不太放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