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五十五章 长洲(第3/4页)

“说!”

“长洲本是吴县治下,万岁通天元年,圣人下旨把长洲分离出来,单独设县。但是,长洲人大都还是会以吴县人自居,所以长洲县令的影响力,也不是很大。”

“哦?”

“这长洲,主要是以水陆码头为主,进行货物的中转运送。

这里除了能连通常熟和嘉兴之外,还可以通过松江,进入太湖,而后连通湖州、常州和杭州三地。而长洲治下的官塘码头,原本是吴县苏家所有。长洲从吴县被分离出来后,苏家依旧掌握着长洲的控制权,其影响力甚至大过了官府。”

“既然如此,何不将苏家铲平。”

杨思勖突然开口,沉声说道。

裴旻苦笑道:“说起来容易,可那苏家在苏州,已有二百余年,根基极为牢固。他们并非士族出身,世代经商,不仅在江南东道颇有影响力,甚至在闽州、泉州也有产业。自太宗登基以来,苏家又靠上了武邑苏庄公,谁又敢轻易去得罪呢?”

“苏庄公是谁?”

杨守文忍不住问道。

杨思勖眉头颦蹙,听到杨守文询问,便苦笑答道:“阿郎可听说过苏烈苏定方吗?”

“苏定方?”

杨守文眼睛一亮,这可是一个熟悉的名字。

“苏定方还活着?”

“哦……苏都督在乾封二年就已经过世了。”

原来,已经死了啊!

这苏定方,名叫苏烈,是冀州武邑人。

其人十五岁时,以骁悍多力,胆气绝伦的气魄追随父亲作战,先登陷阵。隋朝末年,他先后投奔窦建德、刘黑闼,屡建功勋。贞观初年,他归顺李唐,随历经北伐突厥,夜袭阴山,以先锋官率先攻破颉利可汗的牙帐。至唐高宗时期,苏定方得李治重用,征讨西突厥,平定葱岭,攻打百济,征伐高句丽,先后灭掉三国,把大唐的国土向西开拓至中亚,向东扩展至朝鲜半岛,立下了不世功勋。

而他最具传奇色彩的一战,莫过于征讨西突厥时,以五百锐士破阵的故事。

永徽六年,苏定方从葱山道行军大总管程知节,也就是后世鼎鼎大名的程咬金征讨西突厥,被任命为前军总管。时双方在达鹰娑川决战,西突厥的分支,鼠尼施部率两万骑兵增援。苏定方所部当时正在休整,见敌军逼近,于是率领五百精锐翻山越岭,指导鼠尼施中军,大败鼠尼施,并追击二十里,斩杀一千五百余人。

此一战,彻底奠定了苏定方悍勇之名。

而且,他不但骁勇善战,能行兵布阵,而且还提拔了许多人才。

其中,裴光庭的父亲裴行俭,就是苏定方一手提拔起来……

可惜,如此英雄人物,到了后世不知为什么就变成了反派。说唐中的罗成,就是死在苏定方的手里。明明是汉家儿郎,也不知是那个混蛋,把他算作了高句丽人。

杨守文小时候,对苏定方是恨之入骨,因为他杀死了罗成。

可长大后,他才知道什么罗成不过是虚构出来的人物,苏定方才是一个真正的英豪。

“吴县苏氏,靠上了武邑苏家?”

裴旻闻听,也吃了一惊,目光旋即闪过担忧之色。

说起来,裴家和苏家的关系也非常密切,毕竟当年裴行俭就是苏定方一手提拔。

苏定方死后,苏氏后继无人,其子孙多为散阶,很少担任职事官。

可不要以为这样,就小看了苏家。

苏家和朝中不少勋贵关系密切,似卫国公李靖、河东裴氏,与苏家都有密切交往。这样一个人物,就算是武则天也很尊敬。乃至于武则天登基之后,曾专门下旨:苏氏所食实封,并依旧给。意思是说,苏定方所享用的一切待遇,都按照旧时配给。

杨守文也不禁品蹙眉头,没想到这小小的长洲,居然隐藏着如此人物,的确是出乎他意料。

不过,他此来是为了皇泰宝藏,和苏家也不会有什么冲突。

杨守文想到这里,便话锋一转,“那有没有打听一下,关于那王元楷的消息?”

“王元楷的官声不差,在任也非常勤勉。

不过阿郎也知道,他毕竟是太原王氏族人,并非苏州本地人氏,难免会受到排斥。我刚才打听了一下,这里的人对王元楷的印象不错,但言语中并无尊敬之意。”

地域排斥,又是地域排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