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危情之年(1942年3月~1942年9月)(第5/10页)
讲到这儿,有人问了,当时侵入滇西的日军有打昆明的计划吗?
没有。但是,如果他们轻易越过惠通桥,攻至怒江东岸,在一线部队形成直取态势后,则存在着日军前线司令部独断下达占领昆明的命令的可能性,就像当初打南京那样。
正如上面说的那样,张祖武营长爆破惠通桥,将日军大部队阻挡于怒江西岸,但却有上百名日军便衣在桥被爆破前混至东岸,并向守军发起袭击。紧要关头,李志鹏第36师先锋团及时赶到,与之展开激战,最终将其主力肃清,残部则逃回西岸。但日军并没有就此罢手,占领西岸松山要塞的他们开始搭建浮桥,意图强渡怒江。继张祖武独立工兵第24营、李志鹏第36师之后,前来解危局的是陈纳德的“飞虎队”。在猛烈空袭下,日军不得不止步于怒江西岸,并开始在松山阵地修筑战斗工事,做持久固守状。
就这样,1944年春滇缅反攻战开始前,中日两军,一个在怒江东岸,一个在怒江西岸,开始了长达两年的对峙。
通天计划
中国远征军入缅作战的1942年初春,日本人正酝酿着一个通天计划:攻略川陕,彻底打垮重庆国民政府。
计划最初由华北方面军参谋长安达二十三(日本陆军士官学校22期,石川县人)提出,主要目的是攻占陕西。反馈到东京后,东京加上四川攻略,并将之转到南京,要中国派遣军总司令部研究。先前就建议攻打四川的总参谋长后宫淳此时却持保留态度,他认为:进行川陕攻略需要动用大量伞兵部队,现在日军的伞兵部队还不足以支持这样大规模的作战;另外,冲入重庆前,最好先下成都,但如果由成都攻重庆的路线遇到麻烦,结果就会不如人意。此时的他更关注常德,认为由常德和长沙地区运出的大米,极好地支持了中国大后方的日常生计,潜台词是:最好先打常德。
中国派遣军总司令官畑俊六的意见是什么?
三年后,成为派遣军总司令官的冈村宁次抱怨:派遣军有那么多人,但却放着不用,白白耽误了攻略重庆的计划。在一定程度上他是在抱怨前任畑俊六。其实,不能说畑俊六没想过打重庆这件事,他那时候比后宫更积极,他的意见是:不要单独进行陕西攻略,要将之纳入四川攻略的一部分,否则就毫无意义。不过,畑又表示,陕西既有国民党,又有共产党,在滇缅公路被切断的背景下,应利用两党冲突,而不是向该地发起进攻,进而密切两党的关系。
各种意见反馈到东京陆军参谋本部次长田边盛武那里。
田边是太平洋战争爆发前出任次长的,辅佐杉山元。综合考虑后,他仍希望先拿出五个师团来打陕西(他曾做过华北方面军参谋长,当时就有奇袭黄河防线进而攻取西安的想法),并认为需要对那里的重要城市进行长期占领,以威胁汉中和四川盆地,并切断西北公路,由此对重庆政府施压。这个观点显然跟畑俊六的意见不那么相同。为此,田边飞来南京,专门跟畑俊六商量这件事,并把时任华北方面军司令官的冈村宁次和第11军司令官阿南惟几叫了过来。随后,田边似乎说服了畑俊六,计划6月底提交陕西攻略计划,9月份开始出兵侵入三秦大地。
冈村的华北方面军在接受陕西攻略任务后打起小九九,他们另有盘算:拿下西安后,进攻中共中央所在地延安。参谋长安达二十三甚至已经计划好了,整个陕西攻略分五部分:强渡黄河作战,西安以东歼灭战,宝鸡、天水、兰州追击战,陇海铁路之战,延安攻击战。举足轻重的第11军的司令官阿南惟几虽然不反对陕西攻略(但其后任塚田攻反对,理由是:这将刺激苏联。如果苏联因此而采取难以预料的军事行动,那么日军得不偿失),但更希望同时进行四川攻略。
此时陆军参谋本部作战部长田中新一的意见很关键。他认为,如果先单独打一场陕西攻略战,意义是不大的,所以他拿出来一个预计进行五个月的川陕攻略计划,并建议专门组建一个方面军,由冈村宁次或冈部直三郎出任司令官,率部从东北面攻入陕西,翻越秦岭和大巴山后,直下成都平原。华中第11军亦归该方面军司令官指挥,同时将在东北的第2师团调归该方面军,第16师团则再次反回中国战场,参加这一攻略。此外,再临时组建两个军,进攻第5战区长官司令部所在地老河口,进行策应战。以第11军第3、6、13师团为主力,一举突破第6战区防线,从宜昌方向入川,占领重庆。最终,以16个师团、两个独立混成旅团和两个飞行团的兵力实施川陕攻略。这个兵力规模已超过太平洋战争爆发之初的东南亚攻略。一旦实施,将是日本有史以来最大的一次作战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