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卷 鼎之轻重 第六十一章 风起(四)(第5/6页)

自己以前为什么就痰迷了心窍,看不明白这些!

可有的话,还得硬着头皮说:“……亲爸爸,儿臣知道错了……以后闭门读书,再不敢有什么小人的念头……杨锐还在候着,亲爸爸,我们拿什么一个章程发落?是扣了他们,再罢斥谭嗣同,还是怎么?不管儿臣怎么错,谭嗣同这还是逼宫啊!大逆不道!今天能封园子,明天就能弑君!”

慈禧哈哈大笑:“你去,你去!下旨砍了谭嗣同脑袋!他敢带兵进京,你要敢逼他,他真能心一横!我怎么选了个窝囊废当皇帝!还不下旨,追认他带兵进京是奉诏行事,串联叩阙的王公大臣,挑几个下旨罢斥……我的命真要送到你手里!”

光绪抬头还想说话,慈禧已经拍着坐榻尖声大喊:“滚出去!以后就在玉澜堂里头,莲英你派人看着他!这国事,真真的不能交到他手里了!”

李莲英朝着光绪一瞪眼,要笑不笑的道:“皇上,还不请安?就走吧,想把老佛爷气出毛病还是怎么?旨意到时候奴才给您送过去,就请皇上用宝……来人哪,服侍皇上回玉澜堂!京城这些日子乱,看紧皇上,出了点儿什么事情,我扒你们的皮!”

光绪身子一震,脸色本来就是苍白,现在却近乎死灰。他呆呆的磕头,缓缓爬起身来,早就有七八个太监在门外侍候。簇拥着这个豆芽菜一般的皇帝缓缓离开。

慈禧看也不看他的背影,只是沉默不语。

李莲英低声道:“老佛爷,这事就这么了了?”

慈禧冷冷一笑,语气里面说不出的森然:“……这皇帝虽然不成器,可有句话说得不错。今天能封园子,明天就能弑君……谁让我不快活,我就让人一辈子不快活……徐一凡还没北上呢,谁还能翻了天不成?”

“……这谭嗣同有兵哇……”

“有兵也是个呆书生,他要真是徐一凡一党,今天就进了园子了……也是想做点事情,结果被逼到这份儿上了……被逼的也不成啊,我这颗心不能老悬着!”

慈禧慢慢的低声自语,谁也没看:“……听说谭嗣同现在新军除了刘坤一留下的那些,其他的全是香教?”

李莲英赶紧答话:“老佛爷,是这话没错儿……”

慈禧一笑:“徐桐那老头子,还有一些个宗室子弟,老是念叨着香教多厉害,多忠心为国来着……这不是废话么?还不是为的官,为的钱?过几天吧,等外面缓和点儿了,把这几个人叫进园子里头来……谭嗣同啊,可惜了。不敢下杀手,没徐一凡那么心狠手辣。就算他守在北京城周围不走,还架得住那么多人在背后算计他?”

她看看李莲英只是呆着脸听着,疲倦的摆摆手:“旨意发了吧,安抚一下姓谭的……这天下,谁也弄不好,且顾眼前吧……徐一凡真要来了,我去洋人租界去……有个什么新词儿叫避难?我就不信洋人看不出来,我老太婆是个宝贝?什么东西从徐一凡那儿要不到,只能从我这儿要到,洋鬼子精着呢……”

※※※

天渐渐的黑了下来,总理大臣衙门虽然挂了牌子,但用的还是军机处原来的屋子。一天扰攘下来,这屋子里头,安安静静。只有站岗放哨的新军士兵缓缓走动的声音。

谭嗣同就呆呆的在炕上坐着,手扶在炕桌上,一动不动。

一天下来,他心力交瘁。

进京隔绝中外交通,震慑京城反对他的势力。办得并不是很为难。这些大臣们最习惯的还是在背后算计人。真的对他们来硬的,就没法子了。当然,这也有因缘际会,因为徐一凡的威胁,谁也不敢挑头练兵带兵将来为大清卖命。直隶所有军权都掌握在他这个傻书生手中的原因。

大清末世,只剩下阴谋,只剩下陈腐,只剩下争权夺利勾心斗角。徐一凡早就看明白了这一切,所以他才敢飞扬跋扈,无所顾忌。自己……也总算看明白了。

可是,他不是徐一凡啊。

他当初毅然北上,试图挽狂澜于既倒。就是害怕徐一凡一旦挥军北进,整个天下分崩离析。神器无主,凭什么大家就服气你徐一凡才是真命天子?到时候不要是几十年的内乱!史书斑斑,皆可为证。维护中枢威权,再加以变革,未尝不是另外一条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