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卷 在朝鲜 第八十三章 最后一战(完)(第4/6页)
张佩纶在旁边听着,微不可见的摇摇头。盛宣怀脸上笑容也冷了下来。只有唐绍仪肃然起立,一揖到地。
室内安静了半晌,盛宣怀才沉吟道:“少川兄,你是实在人,兄弟也不和你说那些绕来绕去的话了……徐帅即将南下,是不是?所以少川兄才如此急切,要兄弟一句实在话,是不是?”
唐绍仪起身看了一眼张佩纶,却看他转过头去,盛宣怀这两句话问得实在,正在节骨眼上,让他无法不答。当下就是一笑:“大帅心系国战,正在辽南,当面倭寇未靖,如何谈得到南下的话?”
北京朝廷从来不是一个能保住密的地方,可以通天的人太多,喜欢出卖些风云雷雨的人也太多。京城消息,传到天津再方便不过。这里也已经传开了,朝廷得了辽南正面宋庆依克唐阿两军效力,已经打算将辽南战事拖下去!战事不能速决,徐一凡的地位就有些不尴不尬。这是在逼徐一凡去位,离开辽南肘腋之地。总理各国事务衙门现下也在紧锣密鼓的和各国公使在磋商和谈条件,听说要将朝鲜拿出来大家分分,赶紧了结这场战事。
消息传来,张佩纶和唐绍仪会商,也觉得这个时候徐一凡应该果断抽身。这次战事,该捞到的好处已经全部捞到了。辽南日军如何,最后和谈成效如何,小鬼子会不会咸鱼翻身占点便宜,已经用不着管了。虽然不能将扶危定难的功臣当到底,可是也坏不到哪里去。朝鲜本来就是暂居之地,赶紧收拾一下,迁到两江,可为之处更多。
知道内幕的人,也无不这样看待。不少人还在背后冷笑:“什么举国皆降他独不降,还不是为了名声地位?这个时候儿,倒要瞧瞧他该怎么办?照这样看,兔子是他的孙子,该跑得比谁都快!还能在那个地方把自己身家性命都压上去?反正朝廷这些年的战事,都是清楚不了糊涂了,这次面子上够过得去了,还想怎么样?”
在这个风气开通,消息灵便的地方。本来绷足了劲儿的民气也有点低落。大家都想瞧着徐大帅怎么将鬼子收拾干净,但是现在放出了各国调停,朝廷准备收手的风声。大家伙儿也觉着泄气。一个强盗冲进你家,烧了房子杀了人,你就还了一个大嘴巴,然后就这么算了?
可是也不能指望这位海东徐帅真的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趋避之。现在的督抚,实力就是本钱。有本钱的,朝廷就客客气气。总不能让徐大帅落一个没好下场吧!
眼见着这场甲午春梦,又将一如既往的被风吹去。
更可悲的是,就连徐一凡体系内的唐绍仪和才加入的张佩纶,也是这么想。
听到唐绍仪硬努着说出来的话,盛宣怀只是微笑:“少川兄,稍安勿燥。换了谁,都会这个时候赶紧南下的。这混水,不淌也罢……只是兄弟想,天下名臣大帅,格局气量应该都差不多吧?兄弟横是没什么要紧的,这一辈子,不过如此罢了。中堂既去,兄弟也无心仕途了,等朝廷摆布吧!雨露雷霆,皆是天恩,兄弟等着罢!”
言罢,他潇洒起身,长揖作别。他这没头没脑的话唐绍仪没听明白,呆呆的跟着张佩纶送客出去,在门口还看着盛宣怀和张佩纶拉着手亲热的寒暄了两句,这才上马车而去。
“盛杏荪,这就算拒绝我们了?”在门口,他仍然在发呆,喃喃自语着这句话。
张佩纶神色悠远,淡淡道:“杏荪,聪明人哪……你还没听明白他背后的话么?天下名臣大帅,气量格局不过一样……大帅南撤下来,是题中应有之意。紧要关头,无非想着自己而已。既然大家都一样,他又何必卖身投靠?与其坏了名声,不如留在这里,钻营哪里都是一样……”
唐绍仪一下脸涨得通红:“大帅怎么能和那些人一样!”
张佩纶摇头苦笑:“朝鲜死战,因为朝鲜是自己的地盘。天下皆降,大帅独不降。这是行险博取自己声名。现下好处都到手了,真正面临抉择,是人,都会选择确保实力和地盘吧……”
徐一凡比根基,比实力,天下督抚,强过他的有。可是他却能做到天下督抚未能做到的事业。神话般的崛起。原因就在于他秉正道而行,虽然不乏权谋。可是他的所作所为,却给这黑屋子透进了一丝光芒!如果他到了此处,却仍和天下督抚一般,他又凭什么,来争夺这人心,这气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