鸣谢(第2/2页)
我们还要感谢本书主要人物的继承人或后人,他们不但与我们分享了信息,还允许我们引用其私人信件内容,其中包括:凯瑟琳·里德(李雪曼)、安妮·华尔纳(兰登·华尔纳的孙女)、伊丽莎白·温思罗普和威廉·帕顿(约瑟夫·艾尔索普的继承人)、何晓嘉(何惠鉴之女)、莎拉·卡希尔(高居翰)、派特·普拉特(邓曼·罗斯),以及霍利·费尔班克(费正清和威尔玛·费尔班克之女)。同样对我们提供帮助的,还有一些知名传记作家,包括约翰·鲁特(凯茨传记作者)、诺埃尔·朱弗雷达(李雪曼传记作者)。为获取中国历史的第一手资料,我们从下列人士对话中获益匪浅:西摩和奥德丽·托平,他们经历了本书所描述的历史;耶鲁大学名誉教授迈克尔·寇易,他早年受雇于美国中央情报局时,曾驻扎于中国台湾。我们要感谢纽约社会图书馆馆长马克·巴特利特,那里如同一座固若金汤的诺克斯城堡,保存着过去鲜为人知的大众文学资料;我们在其浩如烟海般的书架上,使那个时代的有关书籍重见天日。我们同样得到了图书馆员工们的帮助,包括韦斯特波特、毕括特、费尔菲尔德、威尔顿和康涅狄格州的韦斯顿公共图书馆等。
我们能靠有限经费完成写作本书之旅,得益于以下许多朋友和同事的热心款待,特别是迈克尔·霍洛维茨、吉莉安·达利(伦敦),鲍勃和汉纳·凯撒(华盛顿),以及波士顿的琼·厄利克、卡罗·瑟夫和朱迪·舒特。如前所述,我们参加了在科德角召开的维尔福利特年度研讨会,从中获益匪浅。该研讨会由罗伯特·利夫顿发起并主持。研讨会期间,向我们提供咨询帮助的有:居住伦敦的伊莎贝尔·希尔顿,她是一位精明的老资格中国问题观察家;沃利和西莉亚·吉尔伯特,他们是艺术家,也是西方和亚洲艺术品收藏家。此外,我们还要感谢朗博公司的凯西·克兰和马克·佩夫斯纳,那家公司与中国有关,专门制作纪录片。
最后,我们要感谢我们的代理人——詹克洛-内斯比特公司的理查德·莫里斯,他是蒂娜·班尼特的继任者,使我们所写文字得以成书(并上线)。我们刚开始撰写本书时,得到了蒂娜和彼得·奥斯诺斯的鼓励。在帕尔格雷夫·麦克米兰出版社,我们得到了伊丽莎白·黛西嘉德及其助手唐娜·切利、劳伦·罗·宾托和劳拉·埃帕森的协助。对于封建中国,上述人员或许说过风马牛不相及的话。但是,本书所表述观点以及出现的事实错误,则完全由作者本人承担。
谢林·布莱尔·布里萨克卡尔·梅耶
201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