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记 长城上的希望之门(第11/12页)
目前,中国考古在美国十分活跃,为美国学生提供了大量田野实习和研究机会,包括本科生和研究生……比如,2011年至2012年,我在耶鲁大学人类学系的两位研究生,幸运地参加了山东省的田野考古工作。其中一位,将在这个夏季参与之前项目出土文物的分析研究,与她的博士论文有直接关系……同时,我们的合作项目,也迎来了山东大学的来访学生,指导他们的考古博士论文研究……当然,那些极具天赋的年轻人现身耶鲁大学,也极大提高了美国学生的教育水平。
在安妮教授看来,此类人员交流为双方机构合作打开了通道:“毫无疑问,那些交流有许多需要解决的复杂问题。但是,中美两国的博物馆人员,都愿意开展交流合作。”事实上,中美之间的此类交流活动,已经开展了十几年。早在1997年,明尼阿波利斯艺术博物馆获得中国批准,拆卸并进口了一套完整的地方建筑客厅和书房。之后,一队中国工匠来到明尼苏达州,用了3个月时间将其复原。目前,该馆的中式会客厅、书房,与日式会堂和茶室交相辉映。4个房间均可通过YouTube观赏。2013年,最受欢迎的中国“访客”——秦始皇兵马俑曾光临此地,成为明尼阿波利斯艺术博物馆秋季展览的亮点。
另一种合作形式很不一样,同样使托莱多市艺术博物馆受益。该馆需要360块玻璃板,每块重达590公斤,以完成自身扩建计划。中国很快制造了所需玻璃。2006年以来,典型美国中部城市托莱多市获得了中国投资,在当地建造了两座宾馆、一家餐饮中心,以及419亩的水景地产项目。迈克尔·贝尔市长是非洲裔美国人。2013年,他4次出访中国,与中方签署了合作协议,在托莱多市为海外华人开办了华侨大学分校,决定于2014年在该市博物馆举办中国珍贵文物特展。当地一位开发商对《纽约时报》说:“对于俄亥俄州一个古老小镇来说,那是一种很好的现象。”
当然,中美之间也一直存在问题。2011年,宾州大学博物馆举办了一个重要文物展《丝路奥秘》。其间,该馆与中国政府之间出现了冲突,具体原因一直不明。中方出借的展品中包括了木乃伊,最引人注目的是“小河美女”。那是一具年轻美女的干尸,葬于新疆地区塔里木盆地的一只木船之中,其头发为赤褐色,鼻子又高又长。与附近其他干尸一样,“小河美女”埋葬于四千年前,比汉人大规模定居新疆早了两千年。梅维恒教授是宾州大学汉学家。1988年,他首次见到“小河美女”和其他干尸时,显得满腹狐疑。正如他对《考古》杂志的希瑟·普林格尔所说:“起初,我以为那些干尸出自‘杜莎夫人蜡像馆’,认为那是中国旅游业人士搞的促销策略,目的是吸引游客。”但是,久而久之,随着更多欧洲人模样遗骸面世,并对20具木乃伊进行DNA检测后,梅维恒改变了看法。他发表了自己的研究成果,2009年,他协助促使北京批准出借木乃伊赴美国展览。当时,那些木乃伊正在新疆乌鲁木齐市的博物馆中展出。
新疆木乃伊来美国巡展,它的首个展地,是加利福尼亚州圣安娜市的宝尔博物馆;之后移至休斯顿自然历史博物馆展出。但是,当“小河美女”及其青铜时代伙伴抵达最后一个展地费城时,中国政府拒绝批准展出。为什么?中方在华盛顿的一位发言人说,那些木乃伊已离开中国太久,需要进行保护。那么,中方的突然决定,是否与谁是新疆最早居民的争议有关?发言人对此予以否认。该决定影响了《丝路奥秘》展览的开幕,对博物馆是一个灾难(或许,那算一次中式拐弯抹角表达想法的直观教学)。此外,如前所述,美国博物馆馆长和研究员的抱怨并非空穴来风。他们认为,中国文化官员阻碍顶级文物赴海外展出,有关展览协议条款和经费等问题,已被极端的资本主义热情所笼罩,而申请办展的繁文缛节,会让卡夫卡和果戈理的小说想象力相形见绌。
幸运的是,在中美文化交流合作中,塞勒姆市恰如其分地成为最具独创、最有成果的组成部分。200多年前,美国对华贸易的首条商船,正是从那个城市启航。那里的故事始于1996年,当时,皮博迪·埃塞克斯博物馆的研究员南希·白灵安,偶然在一个名为黄村的小村子闲逛,它位于中国东南安徽省徽州地区的群山之中。南希碰巧看到村中有一座徽商住宅,它同样建于200年前,引人注目。住宅的大门敞开着,她走进院子,在那里遇见了黄家的成员。黄家人告诉她,他们刚刚决定卖掉自己的祖屋,担心祖屋有可能被拆除,打算通过出售挽回损失。恰巧,皮博迪博物馆刚开始进行总额为1亿美元的扩建项目,由萨夫迪领衔设计,他是加拿大籍以色列裔建筑师,设计过蒙特利尔市的独特建筑“67号栖息地”。为何不迁建那座濒临拆除的住宅,使美国人得以将那座拥有16个房间的商人住宅,与同时代12000公里之外塞勒姆市的美国住宅进行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