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将情感放在理智之上的结果(第5/7页)

太子丹命令左右退下,然后问田光:“三个月已经过了,先生您应该有打算了吧?”太子丹这样一问,田光就什么都明白了。

田光曰:“……太子闻臣时已老矣。欲为太子良谋,则太子不能;欲奋筋力,则臣不能。然窃观太子客无可用者。”

各位看田光这话说得多好,“欲为太子良谋,则太子不能”,我想帮您出计策,可惜您办不到。为什么呢?因为太子丹一心就想报仇,就想图一时的快意,有再好的良谋他也不能接受。“欲奋筋力,则臣不能”,叫我去刺杀秦始皇,我没办法。为什么呢?因为“太子闻臣时已老矣”,田光现在已经是个老头子了。

那田光这三个月都在干吗呢?就在享受太子丹的招待吗?不是的,他在观人。他不能去,就一定会找寻能完成任务的人。但他私下观察太子所养的这些门客,没有一个人是可用的。各位就可以看出,太子丹看人的眼光究竟是怎样的了。

“夏扶,血勇之人,怒而面赤;宋意,脉勇之人,怒而面青;舞阳,骨勇之人,怒而面白。光所知荆轲,神勇之人,怒而色不变。……太子欲图事,非此人莫可。”

田光并不是信口开河,他举出一个个实证,全是太子丹最看重的门客。

夏扶,这个人一生气脸色就发红,从面相可知他是血勇之人。

宋意,这个人一生气脸色就发青,从面相可知他是脉勇之人。

秦舞阳,这个人一生气脸色就发白,从面相可知他是骨勇之人。

我前面说过《燕丹子》是野史,野史中难免会出现许多民间的传闻和逸事。在田光看来,这三个人都只是表面上的勇敢,不能派他们去做大事,所以他才说“然窃观太子客无可用者”。做大事需要什么样的人呢?需要神勇之人。什么叫作神勇?神勇是“怒而色不变”,田光推荐了荆轲,为什么要这样的人呢?

请问各位,太子丹要派这些人去做什么?答案是,做刺客!一个刺客,如果在八百里外人家就看出你是要来报仇的,谁还敢放你进来?你还能成功吗?天下真正的第一等人,不是碰到事情就张扬的人,而是不显山不露水的人,“怒而色不变”的人才能使人没有防备,才能够办成大事。

而且荆轲不只是色不变,他还是“神勇”。在太子丹的门客中,最厉害的是秦舞阳(也有的书写作秦武阳)。秦舞阳是什么样的人?他是燕国名将之后,十三岁时当街杀人,没有人敢正眼看他,所以太子丹觉得他是燕国最厉害的勇士。

秦舞阳是不是勇士?当然是。但他的“勇”是建立在他觉得杀了对方还可以活下来的前提下。但刺杀秦始皇,秦舞阳你以为你还能活着回来吗?什么叫作“神勇”?就是你明知此去必死无疑,但即使如此还是视死如归。九死一生,还敢前去,不过骨勇而已;十死无生,还敢前去,连脸色都不改,这才叫作“神勇”!色厉者内必荏,要刺杀秦始皇,一定要是荆轲这样的人才可以!

而从后来秦舞阳的表现来看,果然给田光说对了。

太子下席再拜曰:“若因先生之灵,得交于荆君,则燕国社稷长为不灭,唯先生成之。”田光遂行。太子自送,执光手曰:“此国事,愿勿泄之!”光笑曰:“诺。”

太子听了田光的话后,“下席再拜”,多么恭敬!他对田光说,如果田光能介绍荆轲给他认识,燕国国祚就可以保全长久了,希望田光一定要帮他。田光立刻离开去请荆轲,太子亲自送他出府。但就在分开的时候,太子丹抓着他的手,忽然说了一句话:“此国事,愿勿泄之。”这是国家大事,请田光不要泄露。田光听了这句话,笑着答应了。

遂见荆轲,曰:“……夫燕太子,真天下之士也,倾心于足下,愿足下勿疑焉。”荆轲曰:“有鄙志,常谓心合意等,没身不顾,情有乖异,一毛不拔。今先生令交于太子,敬诺不违。”田光谓轲曰:“盖闻士不为人所疑。太子送光之时,言此国事,愿勿泄,此疑光也。是疑而生于世,光所羞也。”向轲吞舌而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