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吉凶从何而来?(第3/7页)

这时李斯终于明白,在背后害他的人就是赵高。各位认为李斯是笨人吗?当然不是。那他为什么会上赵高的当?如果各位看过我讲张良故事中“忍”和“先”的道理,就会知道缘故。因为李斯瞧不起赵高,认为赵高不过是个宦官(古人都看不起宦官,各位看太史公的《报任安书》就可以知道),是个狐假虎威(二世也能算虎的话)、溜须拍马的小人(你李斯比他好到哪里去吗),所以对赵高根本没有防备,才会中了赵高的计。

不到两年,“亡秦三人组”中的两名主角已经正式翻脸。问题是,胡亥究竟会帮谁?

是时二世在甘泉,方作觳抵优俳之观。李斯不得见,因上书言赵高之短曰:“……今有大臣于陛下擅利擅害,与陛下无异,此甚不便。……”

这个时候二世在甘泉宫,正在观看摔跤和滑稽戏表演(真是充实的精神生活啊),李斯见不到二世,他就上了一封奏书攻击赵高。李斯每次都用奏书这招化解危机,但这次没用了。

李斯先说:“现在有大臣在陛下面前,擅自行使赏罚大权,和皇帝没有什么两样,这是非常不妥当的。”各位要知道,领导者的权力根源在于能决定他人的赏罚,如果底下的人可以擅行赏罚,就等于夺取了君上的权力。

“今高有邪佚之志,危反之行。……陛下不图,臣恐其为变也。”

这个人到底是谁呢?李斯干脆明白指出来,那就是赵高。“现在赵高有邪僻放纵的心志和阴险叛逆的行为。……如果陛下不对这件事情有所防备的话,我害怕将来赵高就要谋反了。”从后来的历史发展来看,李斯完全说对了。不过在这一刻,我们来看看胡亥是什么反应。各位注意看下面这一段,这一段非常有趣。

二世曰:“何哉?夫高,故宦人也,然不为安肆志,不以危易心,洁行修善,自使至此,以忠得进,以信守位,朕实贤之,而君疑之,何也?……”

李斯曰:“不然。夫高,故贱人也,无识于理,贪欲无厌,求利不止,列势次主,求欲无穷,臣故曰殆。”

二世说:“这是什么话呢?赵高原本是个宦官(关于这一点,目前史学家还有争议,以后有机会再详谈),但他不因处境安逸就为所欲为,也不因处境危险就改变忠心,他的行为如此廉洁,每天都在砥砺自己向善,从我开始任用他到现在,他都是因为忠心才受到提拔,因为诚信才守住职位。朕把他当成贤人,而你却怀疑他,这是为什么呢?”

李斯说:“不是这样的,赵高原本是卑贱的人,于道理一无所知,贪得无厌,求利不止,权势之大仅次于陛下,他的需求和欲望永远没有止境,所以我说他将会危害国家。”

我为什么让各位注意看这一段?同样一个人在两个不同人的心中,评价可以相差多少?在胡亥的心中,赵高是忠信双全的贤人;而在李斯的心中,赵高是一个贪欲无厌的贱人。两个人对同一个人的判断,居然可以相差这么多!

那么,各位觉得二世皇帝到底是相信自己还是相信李斯的判断呢?

二世已前信赵高,恐李斯杀之,乃私告赵高。

二世皇帝相信的人,始终不是李斯而是赵高。他还担心李斯要陷害赵高这个老实人,而赵高在没有防备的情况下,万一被李斯害死怎么办?以后还有谁会保护二世?于是他私底下把这件事告诉了赵高。

高曰:“丞相所患者独高,高已死,丞相即欲为田常所为。”于是二世曰:“其以李斯属郎中令!”

赵高说:“丞相为什么这么做?因为他所防备的只有我赵高啊,等我死后,丞相就可以去做田常所做的事了。”田常是春秋时期齐国的大夫,他做了什么事?就是谋朝篡位!赵高就是要告诉二世,当年田常在齐国篡位,如今丞相也准备要在秦国篡位了。

赵高的话,结合前面对李由和楚盗关系的各种猜想,怎能不叫二世毛骨悚然。他终于下定决心:“就把李斯交给郎中令查办吧!”谁是郎中令?不就是赵高吗?叫赵高来审判李斯,那李斯还有活路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