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李斯的选择(第3/8页)

李斯为了隐瞒死讯,想出一个办法,那就是将始皇的遗体放在辒辌车中,不让人见到。“辒辌”其实就是“温凉”的意思,相传这是一种百叶窗式的车子,所以冬温而夏凉。李斯让不知情的百官像往常一样上奏,也像往常一样将食物送进车中,由宦官在车中代替始皇批准奏折,吃掉食物。

这样的计策乍听之下很简单,效果却非常好。原因是始皇在世时,百官也只是接受他的命令,已经许久都没有人敢提出质疑。这样的计策能瞒天过海,固然是始皇自己一手所造成的,但李斯懂得趁火打劫,其聪明程度可见一斑。

自以为聪明的李斯却不知道,他的用心已经被人看穿了。

赵高因留所赐扶苏玺书,而谓公子胡亥曰:“上崩,无诏封王诸子而独赐长子书。长子至,即立为皇帝,而子无尺寸之地,为之奈何?”

赵高私自扣留了始皇要赐给扶苏的符玺和诏书,这是因为他一心希望胡亥能当皇帝。赵高曾经当过胡亥的老师,两人关系很好,而他支持胡亥的另一个原因是,扶苏和蒙氏的关系很好,赵高却与蒙氏有深仇。

赵高曾经犯下大罪,当时秦王嬴政命令蒙毅来审讯他。蒙毅铁面无私,判处赵高死刑,同时废去赵高的官爵。然而始皇却因为赵高的办事能力强而赦免了他,还恢复了赵高的官爵。从此之后,赵高对蒙毅怀恨在心,一心想除掉蒙家来报仇。如果始皇尚在,以始皇对蒙氏兄弟的宠信,赵高绝对没有报复的机会。但如今始皇死了,赵高知道他等待已久的机会终于来了。

各位可能会问,那蒙毅呢?他不是跟随在始皇身边巡游天下吗?怎么有机会让赵高实施这样的奸计呢?答案是,蒙毅此时不在始皇的身边。

始皇生病的时候,他命令蒙毅去名山大川进行祈祷,希望自己能够在神力的帮助下康复。蒙毅的离开,到底是始皇的一时糊涂,还是赵高运作的结果,后人已不得而知。事实就是,蒙毅因为不在这里,所以无法阻止赵高的阴谋。

赵高跟公子胡亥说:“皇帝驾崩,没有留下封任何儿子为继承人的诏书,只有诏书赐给长子扶苏。等长子扶苏到了,就会被立为皇帝,你就只能当个庶民,该怎么办才好?”意思就是,等你的哥哥来了,天下马上就会变成他的,而你连一丝一毫的好处都分不到,你难道甘心这样吗?

试问:如果你是胡亥,身为秦始皇最喜欢的儿子,你甘心吗?听到赵高这样说,这一刻你会怎么办?

各位不妨猜猜,胡亥会有什么反应?

胡亥曰:“固也。吾闻之,明君知臣,明父知子。父捐命,不封诸子,何可言者!”

胡亥的第一反应是:确实是这样啊!废封建行郡县,诸公子不封王,只能为庶民,这不是秦朝开国以来就确定下来的国策吗?

在他的心中,当然难免有一些愤慨。所以他才说“何可言者”(还有什么好说的),因为“明君知臣,明父知子”,意思是始皇身为君父却不封立他,遗令就是让哥哥来继位,他又能怎么办?胡亥心中的愤慨,无疑是给了赵高一个可乘之机,于是赵高接着劝说他。

赵高曰:“不然。方今天下之权,存亡在子与高及丞相耳,愿子图之。……”

赵高说:“不是这样的。现在能不能得到天下的大权,不过就在你、我和丞相三人的一念之间而已,希望你好好想想。”为什么是这三个人呢?因为现在赵高是主谋,胡亥是他打算拥立的对象。

但是请问各位:始皇驾崩,目前巡游在外的队伍中,谁是掌握大权的人物?如果赵高的阴谋想要得逞,谁又是最关键的人物?

答案当然就是李斯,李斯担任丞相多年,皇帝在外驾崩,所有的命令不经过他确认,大家是不会相信的。说得更清楚一点,如果李斯反对,那么赵高的阴谋就不可能得逞。因此赵高提出决定此事的三个人中,必然要包括李斯。

李斯身为丞相,地位远在赵高之上。但从赵高说这句话的口气来看,他却将李斯排到自己之后,对李斯何尝有半分尊敬之心?赵高位居人上的意图,已经昭然若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