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伊卡洛斯的翅膀(第6/17页)
恺撒希望拉文纳和卢卡的外交活动能确保他实现目标。不久,布列塔尼(Britanny)传来警报。冬天的时候,那里驻扎了一支军团。由于供应紧缺,军团指挥官不得不派出粮食征集分队。在当地部落威尼斯人(Venetian)的地盘上,一些军需官被绑架了。威尼斯人曾于前一年的秋天向罗马人交出人质,这时想拿他们的俘虏做交易。他们觉得合情合理,但敌人不这么想。他们以为罗马人会遵守部落战争的规则,包括打了就跑的抢劫和伏击,针锋相对地抓捕人质和小规模战斗。对罗马人来说,这种战术是恐怖主义,应予惩罚。恺撒打算狠狠地教训他们一下。鉴于他们是一支海上力量,恺撒发布命令,要他最能干的军官德西莫斯·布鲁图(DecimusBrutus)建造一支舰队。威尼斯人的船只受到突袭,被消灭了。威尼斯人不得不投降,他们的首领被处死,其余的人被卖作奴隶。一般来说,恺撒很为自己的大度骄傲。这次,他决定“杀一儆百,让敌人以后更尊重使节的权利”。11当然,他说的使节指的是军需官。这种欺人之谈暴露了他的真正目的。高卢人必须认清现实,从现在开始,制定规则的人是恺撒。部落争斗和反抗的时代已经过去了。整个地区都要和平——罗马人支持和保证的那种和平。
野蛮的惩罚产生了预期效果。在那个冬天,高卢一片沉寂。绝大多数部落尚未同罗马人交过手,但流言已发挥作用。人们都知道,无论在什么地方作战,可怕的新来者都是无敌的。看起来,只有在浓密的日耳曼森林里,消息还没有传开。公元前55年春,两个部落无意中渡过莱茵河,进入了高卢地区。恺撒对倔强的土著失去了耐心,入侵者很快被消灭了。为向莱茵河那边的野蛮人传递他的警告,恺撒自己过了河。他不肯乘船,说那样的交通方式“配不上他的身份”。12他造了一座桥。湍急的河流上伸展出一座怪物般的木质建筑,工艺高超的桥梁加上渡河后严阵以待的军团,沉重地打击了敌人的士气。日耳曼人远远地在河彼岸,仅看了桥梁一眼,便消失得无影无踪。在日耳曼森林里,罗马人的桥成了许多荒诞故事的主角。故事中,它是妖魔的老巢,长得没完没了,人在上面两个月都走不到头。恺撒看穿了他们的惊惧,根本不想让他们有验证的机会。他趁日耳曼人蜷缩在暗处时,烧了他们的村庄和庄稼,然后渡河返回高卢。至于那座费力费神建成的桥,他命令士兵拆掉了。
恺撒对破坏活动有着强烈的兴趣。10年前,他拆过自己的新别墅,在罗马出了名。这个健壮的将军仍是原来那个爱出风头的恺撒。他总是从士兵的马鞍处抢他们的干粮,能凭自己的勇气激励整个军团,与他们一起经历艰难困顿的时刻,蜷缩进斗篷在冰冻的土地上睡觉。还是个浪荡公子时,他就表现出对装腔作势的爱好,如今,这处处体现在罗马行省总督的战略中。与往常一样,他喜欢虚张声势。在莱茵河上建造和拆毁一座桥梁后,他寻求刺激的兴趣更大了。返回高卢后,他立刻又带着军团向北进发,向英吉利海峡和周边的海洋进发。
带有传奇色彩的不列颠岛被冰冷的海水包围着。它极其神秘,罗马人甚至不敢确定它是否真的存在。商人通常是恺撒的情报来源,但他们了解的也只是一鳞半爪。他们不愿上岛其实并不奇怪。人人都知道,越往北边,野蛮人越凶猛。他们有许多可怕的习惯,比如吃人肉,比如极恶心地喝牛奶。若能教会他们尊重共和国的声名,那将是可与荷马相媲美的功绩。而恺撒从未忘记他的家世可追溯至特洛伊战争时期,征服不列颠是他难以抵抗的诱惑。
在给元老院的报告中,他解释道,之所以要攻击不列颠,是因为当地人帮助反抗的威尼斯人,而且更重要的是,那里有丰富的银与锡。这不是很有说服力。如果它们在恺撒心里是最重要的,他就应该准备在岛上待三个月,连续作战。但事实上,恺撒只是想了解一下航程。按照惯例,罗马的舰队不到7月不出海。在肯特(Kent)的峭壁上,等着入侵者的是一幅传说中的场景:战士们乘着颠簸的马车猛冲,就像赫克托(Hector)和阿喀琉斯(Achilles)在特洛伊平原时那样;不列颠人都长着络腮胡子,脸涂成蓝色,更为这幅场景增添了异国情调。罗马人看了大吃一惊,在船上吓得发抖。一名勇敢的掌旗官紧抓着军旗,独自跳进波浪中,向着海岸跋涉而去。羞愧的同伴们也行动起来,跟着他下了水。一阵乱战后,罗马人在一处海滩站稳了脚跟。随后发生了更多的战斗。一些村庄烧毁了。军团抓了不少俘虏。随着天气变坏,恺撒集合了队伍返回高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