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欧洲战争(第3/7页)
鲁克撤退了,抛下92位商人被俘,其损失堪比当年的伦敦大火。法军售卖战利品,获得300万里弗的不义之财,抵销了自己近一年的海军开支。而在英国国内,破产者不计其数,议会也吵得乌烟瘴气。
比奇角战役的失败已经让政府感到恐慌。1691年,议会在1677年佩皮斯法案的基础之上,再次通过法案,决议增建海军船只。只可惜此时的英国再也找不出佩皮斯那样的人才,能够贯彻法案的执行,而国王威廉也深陷战争泥淖,腾不出手修改法案。人们已经意识到,与法军相比,英军的战列舰吨位太小;但是议会到此时还丝毫没有意识到自己在立法和行政方面的劣势。1677年他们曾批准建造20艘配备70门火炮的战舰,而如今也只是将船的规格提高到80门火炮、双层甲板而已。这次船建的结果并不理想。1694年,“苏塞克斯”号(Sussex)在直布罗陀海峡沉没。此后,未完成的船被加建了一层,而已建成的船只也在不久后重建。事与愿违,这些改建只让船况更糟,由于重心过高,造成船身不稳,而且船身过高还容易招风。
法案中欲建造的另一种船型是装载50门火炮的小型船。当时英国海上的主要威胁是私掠船而非战舰,这一船型尤显得应时。从理论上说,50门火炮的数量将达到列队的规模,但这种船型灵活且价格低廉,能够大规模生产,投入海上巡逻和商队护卫使用。可实践结果却并不能让人满意。许久之后,议会终于吸取教训,将船只的设计和建造交还给专家。
战争耗资巨靡,其中大部分被威廉用于佛兰德的战场。为了应对军队在佛兰德的开支,也为了筹集海战军费,1694年,英国成立了英格兰银行。银行的主要创始人之一是威廉·佩特森(WilliamPaterson),他于日后带领苏格兰民众,试图在巴拿马的达连湾(Darien)建立殖民地,却未能成功。银行的第一位行长名叫约翰·霍布伦(JohnHoublon),是个伦敦商人,也是位金融家,近来升任海军大臣,其所在的委员会负责的正是海军的粮食储备。银行的建立引进了国债这一新概念,政府通过签发债券募集战款,这就避免了时时为了军费与议会口角。在最初的投资人中,有一位就是塞缪尔·吉克,他曾目睹法军入侵拉伊的暴行,在银行中一次性存入500英镑巨资。与吉克一起购买债券的人来自社会各个阶层,上至国王、王后(投资1万英镑),下至砖瓦匠和佣工。
尽管不断有战船损耗,海军规模仍然在战争中得到了扩大,战舰的数量从109艘增长到了176艘。为了支持海军的建设,所有工业的规模都相应扩大了。这些产业除了造船本身,还包括木材供应、铸铁制作、火炮浇铸以及食物补给。一艘标准的战舰需要5吨铁钉。安布罗斯·克罗利(AmbroseCrowley)在泰恩赛德(Tyneside)设厂,以原始的批量生产模式专事生产铁钉。
食物同样重要。1701年,政府下达一系列命令,规定每位海员每天需要“1磅健康、干净的罐装食物,以及用马鞍毯裹好的烘焙到位、储放良好的全麦饼干”。每周要有两天能够吃到“2磅牛肉,所用牛肉均来自精心饲养的牛,并需要在英国本土被屠宰和腌制”,还有两天要能吃到“1磅培根或英国腌猪肉,猪也必须是精心饲养的,且体重不低于0.75英担的;以及以温切斯特的计量衡为标准的1品脱的豌豆”。除却这4天,海员们在剩下的3天中应该能吃到“一份8小块的北海鳕鱼,鱼长24英寸”以及“2盎司黄油和4盎司萨福克奶酪(或是2/3盎司的柴郡奶酪)”。海外服役的标准会稍做改变,例如以甜面包取代饼干,米饭取代鱼,橄榄油取代黄油或奶酪。海员每天都能喝上1加仑的啤酒,如果没有啤酒,就以半品脱的白兰地取而代之。5
没人能如此藐视死亡,在自己的坟墓之上吃喝拉撒;无人能如此无惧风暴,只因醉酒后头昏脑涨。无数次死里逃生,已让他的心如其布满老茧的手掌一样坚硬麻木。他不再噩梦连连,虽然仍逃不开沉没和死亡,但这些威胁已不足以扰乱心绪。
别人委顿时,他却格外坚强;恶劣的气候下,你见他头戴毡帽身披大衣,恍惚间仿若莫斯科归来的沙皇;虽然,他从不以真面目示人,但在气派的外套下,他无坚不摧,一如穿上盔甲的公猪。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