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章 搵血报忿怒 弗忍忆蕣英(第4/6页)
这个,严延年语塞,心下非常愠怒,但是也找不出什么词来反驳,小武说这个案例的意图很明显,就是劝他不要不识相,免得将来象吴尊一样只能伏剑自杀以谢。他只得嗫嚅道,沈府君说的是。既然罪状明白,那就照常讯鞠论报罢。他心里有种极其阴冷的感觉。
不久就等到了甘泉宫的制可诏书,所有犯人的生命终于要走到尽头。江充将行刑现场又选在长安城南西安门外的渭水边,和当年处决公孙贺等人一样。和上次稍有不同的是,这次有数百后宫美女加入了死亡的行列,这未免让观看的百姓为之动容,围观人群中有很多贫民百姓抑制不住地发出啧啧叹息,他们既慨叹皇帝的艳福,又为这么多美女死在屠刀下的白白浪费而惋惜。要是将这样的女子赐给他们做老婆,该有多么好,整日里疼还疼不过来,哪舍得去杀她。不过他们也算饱了一番眼福了,那些美貌的妃嫔,将她们青丝繁鬓的脑袋乖乖地放到斧质上时,照例要被扯去上衣,露出她们窈窕的形体和雪白的肌肤。这样,就在鼓声咚咚的间歇,时时会夹杂着那些三辅黔首无赖们饱含涎水的惊叹。
随着人头的一批批落地,在看台上的江充得意地对小武讲,这帮人竟敢诅咒皇上,真是穷凶极恶。唉,我何尝愿意多杀,不得已罢了。对了,今天掾属给我上书,说掖庭宫人大逆不道,她们的令长也应当有罪。不过本府认为掖庭令赵何齐大人常年在甘泉陪侍皇上,掖庭宫人的不轨,未必是他在长安时开始的,不妨免去劾奏,不知沈君意下如何?他微笑地看着小武,眼角的鱼尾纹甚至慈祥地绽裂开来,看来真的发善心了。他想,赵何齐和沈武关系密切,这次沈武帮自己吓住严延年,免去自己许多的烦恼。不妨干脆卖个乖,投桃报李,趁机拉拢他们,化敌为友,也没什么不好。
小武冷冰冰地说,不然,武以为,应听从都尉君掾属的意见,皇上这次去甘泉宫也不过数月,而掖庭宫人埋藏木偶绝对早于这个时间,赵何齐按法当负重劾。--虽然赵君与我有旧,然为天下者,不顾私恩。都尉君就无须顾忌了。
江充看着小武的脸,觉得越发迷惑了。这竖子到底在想些什么?为天下者不顾私恩,不,他心里所想的绝不会这么简单。那么他是怎么回事,难道他和赵何齐有仇?是了,赵何齐因为上书被处以宫刑,难道也怨恨他?可是当时提议处刑的是严延年,具体执行的是我。他应该恨我和严延年才对。而且特别应该恨我,是我讨厌他油头粉面的样子,迫不及待地割了他的阳具。可是面前这个人到底怎么回事?如果赵何齐死了,他日后再有难,想到皇帝身边找个帮忙的人都没有了。他理不清头绪,只好讪讪地说,沈武君,你这样认为么?那也好罢。
四
半个月之后,长安御史府下达的文书通过邮传驿置送往天下郡国。诏书内容是关于掖庭令纵容后宫妃嫔诅咒天子,已经征下若卢狱的事。并明告天下,以为天下奸宄不法者戒。远在彭城的楚王延寿接到诏书,立即会见国相和内史,内史发武卒革车二百辆,强弩骑士数百人,驰围了大商人赵长年的府第,将赵氏族人上千口全部系捕。而在王宫里,楚王不住地唉声叹气,惶惶不安地对身边一个黑衣人说,婴齐君,寡人劝内史发兵围捕赵长年,实在是心有不忍啊,王妃也当连坐,寡人和王妃夫妻情笃,将何以堪啊,唉--寡人真能因此免罪么?
婴齐道,赵何齐主管掖庭,现在被两府劾奏,性命朝不保夕。这次皇上命令我们府君和江充杂治此案。府君本意实在很想保全赵何齐,怎奈江充势力太大。前段时间因为射中殿门案,我们府君也差点被腰斩,幸亏翁主自杀以谢,皇上才不忍致法我们府君。这次待罪继续守京兆尹,已是战战兢兢,无论如何是阻止不了江充的。只是我们府君担心,如果赵何齐看到我们府君参与杂治巫蛊案,却不帮他,一定会心怀怨恨,说不定会因此指使人上书告发我们府君和大王的阴事,那么大王也要牵连弃市了。他一时惶急,哪里会想到我们府君根本没能力帮他呢。几十年前,御史大夫张汤就是因此走上死路的。所以我劝大王火速发兵系捕赵何齐的全族,那么他想找人上书也没有机会。皇上也会下旨褒奖大王疾恶如仇,忧心圣躬。虽然委屈了赵氏,可是能保全大王,以后总有机会报复江充的。我们府君之所以让我潜行来彭城劝说大王,都是因为预料到了这些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