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亭舍风物丽 绝壁强镝惊(第4/12页)



公孙勇上下打量了一下小武,你是豫章太守府的掾吏,嗯,年轻有为,现在是什么秩级?

小武躬身道,下吏职位卑微,不过是个卒史。让使君见笑了。

一个小小的百石卒史,架子倒不小,公孙勇冷笑道,竟然乘坐驷马驾的葱棂车,陈不害那老竖子倒是挺舍得花钱的。当今天下凋敝,百姓贫苦,黔首失职者甚多。皇上在宫中,每日也食不重味,为天下百姓节食。他一个大郡的太守,享受国家二千石的俸禄,不想着俭朴为吏民表率,却如此奢华,连手下一个小小卒史都驷马高车,我看他的脑袋是不想在脖子上呆了。这样的享受,我想单单郡少府是供应不起的 ,肯定是挪用了公家银钱了。公孙勇好像变了一个人,显得很不高兴,似乎不这样就不足显示一个绣衣使者的威风。

小武下意识地跪了下来,惶恐道,请使君息怒,下吏一定将使君的教诲转告给陈府君,其实陈府君一向清廉爱民。这两辆葱棂车是临时向新淦城里的富户大族征用的,因为急需购买铜石铸造箭镞。本郡作室令在前几天期会时,报称本郡武库的箭镞多已锈蚀,亟需修治,而本郡一向缺少铜矿,现在将近年底,怕上计时考核不合格受谴,所以府君派遣下吏紧急驰往丹阳郡购买。府君本人并没有这么好的车乘坐。望使君明察。小武熟知官府的行政程序和法律,急切之中,编的谎言也入情入理。

公孙勇脸色并没有稍霁,哼,任你这小吏巧舌如簧,能说得许多人相信。无奈本府见多识广,怎么能被你蒙蔽?你明天一早就赶回新淦县,让你的副使去丹阳采购铜石。告诉陈不害我在这里等他,叫他亲自来向本府解释。

此话一出,旁边的王长卿一伙都有点傻眼,绣衣使者的架子果然好大。小武心里也很骇然,让太守到这么一个小亭舍来拜见他,简直是匪夷所思,也许这就是绣衣使者的威风所在罢。好在明天早上的事,慢慢再想办法,现在答应他也无所谓。于是答道,谨遵使君命令,明早我就驰回新淦。不过,我等下吏既然受太守派遣,擅离职守可是有干律令的。如果有使君的节信,那下吏就算刀山火海也是万死不辞的。

哼,公孙勇更加不悦,他从怀中摸出一枚两寸见方的银印,印纽是个乌龟,腹下空隙处系着青色的绶带,看本府的银印,你就知道本府不是跟你开玩笑了。难道本府会骗你不成?

小武叩头道,下吏一向依照律令行事,如果没有节信,下吏实在没法向太守交待,那是死也不敢擅离职守的。

公孙勇沉吟了一会,小小卒史,胆子倒不小。他收回银印,吩咐道,拿符节来。一个随从捧过一个精致的盒子。公孙勇打开,从里面掏出一枚竹符,也罢,就把副节信给你看看。他身边另一个随从接过符节,递给小武,小武双手接过,只见上面写着:

制诏御史:遣使者公孙勇、胡倩巡行豫章、丹阳、会稽、九江、庐陵五郡,查吏民得失,得以节信征召二千石以上,二千石以上毋敢不从。丞相少史仁,御史少史充。

差不多就是刚才在房间里听到公孙勇念的几行字,后面还有一行小字:太始四年七月丁巳朔壬申,封以天子信玺。

小武心里突然一动,奇怪地抬起头来,看着公孙勇。

公孙勇不悦地说,你看着我干什么?难道还有什么条件要提不成?

小武沉吟道,没有,下吏一定遵照使君的吩咐去办。

这时王长卿趋过来,低声下气地说,请使君稍移玉趾,饭菜臣等已经办好了。他遣词竟然还有点文绉绉的。

公孙勇慢条斯理地说,好吧,我们也的确太饿了,走了一天呢。早上从鄡阳县过来。那个县邑也实在危险,地势那么低,几乎三面都被鄱阳湖包围,惟一靠陆地的一面还有个不小的湖泊,到了长安我要请求皇上,将县邑移驻一个地方,否则总有一天会被湖水吞灭——不过,风景的确不错。

王长卿谦恭地说,使君说的是,这都是去年余汗水和龙窟水改道的缘故,湖水没有任何缓冲就直接注入鄱阳湖。另外一边的湖叫大王潭,面积倒不算大,就是不知道有多深,潭水碧绿,深不见底。大王潭的另一侧是白芒洲,洲上自古就生着无数郁金香草,所以乡人也叫它薌泽洲,风景的确很好,碰上好日子,整个洲香气缭绕,难怪让使君感叹了。他这番话流利熟练,看来的确精于吏职,勇于上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