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章 要失败多少次(第4/5页)
“自相残害”这个借口孟获以前用过,他现在重复使用了,并且看样子还会继续用下去。
只要他愿意。
诸葛亮却为孟获叹息。诸葛亮以为,一个人总是遭遇自相残害的话,只能说明他的为人有问题。
没有凝聚力。
众叛亲离。
更何况孟获遭遇了不止一次的自相残害。这说明他是个没有前途或者说未来的人。他的团队缺乏统一的信仰,注定走不远。
诸葛亮:要不,就这么罢手吧。
孟获:生命不息,战斗不止。
诸葛亮:可那没意义。
孟获:什么叫有意义。
诸葛亮:活出未知的生活,和以往不一样的生活。
孟获:我……会的。
诸葛亮:你不会。
孟获:为什么?
诸葛亮:没有人陪着你走。
孟获:我一个人走。
诸葛亮:一个人能走多远?
孟获:有信仰就能走很远。
诸葛亮:好奇害死猫,信仰害死人。做一个没信仰的人,活得不累。
孟获:没信仰,毋宁死。
诸葛亮:我要是你,早就放弃了。
孟获:可惜你不是我。
诸葛亮:还想玩下去?
孟获:什么?
诸葛亮:这个游戏。
孟获:只要你奉陪。
诸葛亮:我的天……
伪善是世界上最大的恶
孟获又获得了自由。
也许是孟获这个名字颇有深意存焉,他屡有所获却又屡屡失去。这是一个人的名字带来的魔咒。孟获无法破解,在命运的怪圈中浮沉飘零,不知所终。
这一次他选择了回故乡。
真正的故乡。
银坑山。
银坑山中有三江之险,重关之固。三江是指泸水、甘南水、西城水。三路水汇合,所以叫三江。而重关之固是指银坑山中三江城。此城三面临江,一面通往旱路,真真易守难攻。孟获以为,那是他生命中的福地。
他将在这里咸鱼翻身。
的确咸鱼翻身了。起码最初的态势是这样。
当魏延、赵云领着一路蜀军,于旱路攻打三江城时,他们发现世界上有些城池是攻不下来的。这里面有人心的城池,也包括三江城。
因为三江城和人心的城池一样,很毒,很阴险。
无数的蜀军死在城下,他们中箭而亡。
原因是城上弓箭齐发。箭不是普通的箭,是毒箭,箭头抹上毒药,但凡有中箭者,皮肉烂透,现五脏而死。
的确毒。
并且这样的阴毒没有克星。对蜀军来说,进攻就意味着死亡,不进攻才有救。
但诸葛亮不这么看,诸葛亮以为,进攻意味着死亡,不进攻也意味着死亡。因为他是战场上的指挥官。
对一个指挥官来说,进攻,没有任何停下来的借口。哪怕血流成河,堆尸如山。
诸葛亮又下达了进攻令,在午夜时分。
只是这一回蜀军的进攻有些怪异,他们不仅手持武器,还人人怀揣一包黄土,目的是将它扔到三江城下。
十万蜀军十万土,一时间,三江城外积土成山,并接连城上。
三江城很快就攻下来了。
虽然有很多蜀军前赴后继中箭而亡,但是更多的蜀军如履平地般冲进三江城,砍死了守城的朵思大王,并接管了三江城。
这场战争的胜败至此已是没有什么悬念了,有悬念的是孟获以什么方式落败和他是否承认自己失败。
这一点,诸葛亮没有把握。
不错,他可以积土成山,可以众志成城,可以不费吹灰之力拿下一座毒城,却不能轻而易举地拿下孟获的那颗心。
始终不服输的心。
诸葛亮只能继续派兵缉拿孟获,以收其心。
但是,没想到的是,孟获被他的妻弟带来洞主押来受降了。
孟获真的投降了?这个消息让诸葛亮一阵欣喜的同时也深感失落。为什么一个人在降与不降之间如此草率从事,缺乏应有的过渡和转折。
特别是缺乏他的良苦用心。
诸葛亮不知道,现在的情形是他的成功还是孟获的成功。孟获真的是在他的良苦用心下翻然悔悟,还是戏弄了他,以一次偶然的失手顺坡下驴、说降就降?如果是后者,那一切都没有了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