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 俘获的获还是收获的获(第3/6页)
事实上诸葛亮这样做是有意图的。他请孟获一同上马出寨,观看各营寨栅所屯的粮草,所积的军器。那真叫一个充实无比、犀利无比。诸葛亮感慨万千地对孟获说,兄弟啊,你不降我,真是愚蠢啊。我有如此的精兵猛将,粮草兵器,你怎么能战胜我呢?人世间最重要的事是什么?知己知彼。知道自己的分量,也知道他人的分量。这样才不会做错事、做蠢事。怎么样?现在回头还来得及……
孟获拒绝回头。他要一条道走到黑。
很多时候,很多人把一条道走到黑的举动称之为有信仰,跟着信仰走,是很多人的生存理由。
孟获也不例外。
他回去了。在诸葛亮的安排下,他吃饱喝足回到泸水边,回到继续与诸葛亮对抗的那个据点。
只是一无所有了。
很多兵们被打死了,没有打死的也自己跑掉了。孟获几乎要赤手空拳地再战诸葛亮。他没有新鲜的套路,没有一呼百应的人心支持,除了泄愤般地杀掉董荼那、阿会喃这两个叛徒,孟获几乎对这个世界无能为力。
事实的确像诸葛亮指出的那样,蜀国有精兵猛将,粮草兵器,他怎么能战胜呢?
孟获开始钻牛角尖了——不错,我一无所有,但我就是不投降,你能拿我怎么样?每个人混世界,都有自己的独门暗器。勇敢者依靠勇力、智慧者依靠智慧,一无所有者依靠信念。哪怕到最后还是一无所有,那也没什么,因为还有姿态。
不降的姿态。
在这个世界上,任何的坚持都是有价值的,哪怕是坚持某种姿态。前提条件是持之以恒地坚持。
一无所有者孟获在泸水边孤独地奔走,试图以不降的姿态证明着什么。泸水浩荡,泸水婉转,它见证着一切,却什么都不说。
孟优出现在了诸葛亮面前。
孟优是孟获的弟弟。他带了很多礼物出现在诸葛亮面前。目的是为了谢恩,谢诸葛亮不杀哥哥之恩。
诸葛亮笑了。笑得不动声色。
人世间没有无缘无故的恩义,也没有无缘无故的谢恩。诸葛亮明白一切都是计谋。当然孟优心中到底藏着什么计谋,诸葛亮是不会说的。
一般人不告诉他。
除了马谡。
马谡这人真是冰雪聪明,要不是后来痛失街亭,他完全称得上是军事家。
起码是谋略家。
因为在诸葛亮告诉他孟优的计谋之前,他已经将这个计谋写在手心上了。诸葛亮看后又笑了。这一回笑得惺惺相惜。
人才啊。
天才啊。
鬼才啊。
马谡同志跟当年的周瑜有一拼。
当然诸葛亮营寨中发生的一切孟获是不知道的。
孟获只知道他在努力,并有所得。
在很短的时间内,他又召集了三万蛮兵,从而又有了和诸葛亮再次较量的资本。
另外还有一大收获——在苦思冥想之后,他获得了一个攻击诸葛亮的新角度。前所未有的新角度。
如果用一句话来概括那就是四个字:里应外合。
孟优为什么带了很多礼物去见诸葛亮,出于里应外合的需要。而此前诸葛亮带他在营寨里高调阅兵的行为,在孟获看来也是了解蜀军布防情况的绝佳机会。
诸葛亮太自信了。
自信到不将孟获视为对手,什么都向他袒露无遗。这是要付出代价的。
因为孟获将诸葛亮视作对手,他点滴在心头。一旦时机成熟,就毫不留情地攻击。就像现在,他要攻击了。
这是二更时分,蜀军的营寨里静悄悄的,看上去毫无防备。
孟获的人马上来了,每个人身上都带着火具,直等孟获一声令下,就火烧连营。
孟获没有下令——他在等一个人的消息。
孟优。
但是孟优没有给孟获消息,并且这个夜晚他是不会再给了。
因为孟优喝醉了。准确地说是被马谡、吕凯二人灌醉了。这一切都是诸葛亮的安排。
诸葛亮不仅安排了醉酒这场戏,还安排了场面更加宏大的战争戏。
他的人马冲出来了。在孟获等待消息、不知所措的情况下。
孟获这才知道,人生是富有戏剧性的。自己以为在包抄别人,却被别人包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