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和谐最贵(第3/5页)

华歆也冷笑了。对着汉献帝公然冷笑。

边冷笑边说:天子龙袍上的黄龙也是子虚乌有的东西吗?

一语惊醒梦中人。

汉献帝这才知道,人世间有些秘密是不能揭穿的,有些谎言是要共同维护的。我为你打掩护这么多年,你也不能穿上裤子就不认人。汉献帝看着自己龙袍上的黄龙,终究不敢再说一句硬话。

但他曲径通幽,借力打力。小心翼翼地辩解说石邑县有凤凰来仪,临淄城出现了麒麟,邺郡惊现黄龙,是不是证明他领导有方而不是什么曹丕的功劳?

文武百官们笑了。

华歆也笑了,笑得那叫一个地动山摇。

汉献帝:你们在笑我?

华歆:不是。

汉献帝:那笑什么?

华歆:寂寞。

汉献帝:寂寞有什么好笑的?

华歆:世上唯独寂寞可以一笑。

汉献帝:为什么?

华歆:寂寞无敌。

汉献帝:无敌难道可笑吗?

华歆:世上有真正无敌的东西吗?

汉献帝:也许有。

华歆:什么?

汉献帝:时间。

华歆:时间焉能无敌。大汉江山四百年,最终还是败了。

汉献帝:没败。

华歆:败了就败了。这个人间,没什么传奇。

汉献帝:为什么是我?给一个理由先。

华歆:你和他人,没区别。

汉献帝:其实不想走,其实还想留。

华歆:走吧,走吧。人总要学会慢慢长大。

汉献帝:能不能留个机会,不要这么无情嘛。

华歆:历史总是无情。

汉献帝:好在历史是人民写的。人民万岁!

最终,汉献帝屈服。

他在被迫想通后,表示愿学一把尧、舜,将天下禅让于魏王,以苟延残喘,以终天年。

只是没想到,曹丕不接受。

曹丕其实想接受的。他太想了。可司马懿对他说,人世间有些事,接受就是不接受,不接受就是接受。总之不能操之过急,需要翻来覆去。

翻来覆去是什么?翻来覆去是接受。

特别是皇位这种东西。天下人人垂涎。你不谦虚谨慎、戒骄戒躁,别人怎么会不急红了眼,跟你撕抢?

所以这样的时刻,是气定神闲的时刻。要做伪君子,不做真小人。

曹丕就做伪君子了。他上表汉献帝,自称德薄,请他找别的大贤来接这个天位。

汉献帝不明白这是为什么——曹丕你到底要还是不要,给个痛快话嘛。

曹丕还是扭扭捏捏,做德高望重状,做一尘不染状,谦虚谨慎,戒骄戒躁,非礼勿视,非礼勿听,很有大禹的风采。

倒是华歆提醒汉献帝说,过去魏武王受王爵时,三辞而诏不许,最后才接受,我看陛下不如再降诏,魏王自当允从。

汉献帝明白了。呵呵,这叫什么,这叫既做婊子,又立牌坊,两不耽误。

于是汉献帝和曹丕两人行礼如仪,将“三辞而诏不许”的程序庄严肃穆地走了一遍,曹丕这才扭扭捏捏地走上受禅坛,接受八般大礼,登了帝位。汉献帝则亲捧玉玺交给曹丕,完成了一个王朝向另一个王朝的交接。

一个叫大魏的王朝产生了。大汉朝戛然而止。这个王朝最后的主人汉献帝在大魏初年也就是黄初元年摇身一变为山阳公,颐养天年去了。

所谓立一帝,废一帝,古之常道。在华歆看来,这其实是新陈代谢。更何况政权和平交接,汉献帝全身而退,他在其中所起的作用功莫大焉。所以在新王朝里,华歆理所当然地被封为司徒,王朗则为司空;其他大小官僚,也都各有升赏。

这是一个新王朝的喜气洋洋,大家伙儿分田分地真忙。虽然国家尚未统一,但那句话是怎么说的,名正则言顺。现在大皇帝产生了,孙权已经称臣,刘备自称汉中王,已露草寇迹象,到底不堪一击,所以曹丕豪迈地以为,天下是他的,只能是他的。

这是个时间问题。

时间站在哪一边?时间永远站在胜利者一边。

曹丕在心里做如是想。

三个男主角

洛阳起高楼。

洛阳盖宫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