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人世间最悲凉的事(第3/5页)

不错,人世间有两种距离——地理距离和心理距离。有的时候它们是相当的,有的时候却正相反——地理距离越远,心理距离越近。

或者说,地理距离越近,心理距离越远。

这一次的情况正是如此。

上庸守将刘封、孟达和关羽有隔阂。

虽然关羽派人去他们这里搬救兵,孟达却以为,救不救都一样。

因为大势已去。

荆州九郡,已经被东吴占了,而曹操又亲率四五十万大军,在摩陂虎视眈眈。麦城弹丸之地,救下来又怎么样呢?最要命的问题是寡不敌众。

区区上庸兵马,还不够吴魏两家塞牙缝的。

但刘封以为,救不救是态度问题,能不能救是能力问题。关羽是他叔父,怎么可以坐视不管?

孟达叹息——刘封要救的不是叔父,是寂寞。

你以关羽为叔,恐怕关羽未必以你为侄吧。当年,汉中王刘备立后,先是选了你,可关羽是怎么说的?关羽说,你是螟蛉之子,不可僭立,他劝汉中王刘备远置将军你于上庸山城之地,以绝后患。呵呵,你怎么来这里的?就这么来的。

孟达循循善诱,刘封恍然大悟——人世间最重要的事是什么?知道自己的去路,也知道自己的来路。所谓来去分明。

他现在就分明了。

不救关羽。

的确,他救的不是叔父关羽,是寂寞。

也是孽缘。

从此叔父非关羽。

关羽当然不会明白,他生命中最后一根救命稻草不会出现了。

因为当年的一句多嘴。

当然,如果还有一次机会可以选择,关羽未必会谨言慎行。

因为他不是别人,他是关羽。

自信的关羽。

高傲的关羽。

即便此刻,身陷麦城。

关羽在最后被捉之前,诸葛瑾曾经希望他识时务者为俊杰的。

这是最后的机会,对关羽来说,尤其如此。

因为孙权不是曹操。在抓获关羽之后,不会玩恩义加身那一套。

诸葛瑾几乎是哭着对他说:“自古道识时务者为俊杰,今将军所统汉上九郡,皆已属他人类;止有孤城一区,内无粮草,外无救兵,危在旦夕。将军何不从瑾之言,归顺吴侯,复镇荆襄,可以保全家眷。幸君侯熟思之。”

关羽拒绝了。

的确,人生中有很多东西是可以拿来交易的。但关羽以为,有一样东西不可以——承诺。

他和刘备、张飞是纳过投名状的。他给过他们承诺,他们也给过他承诺。在这个意义上说,他们三位一体。

现在,三位一体破了。在这个乱世的黄昏,关羽猝然倒下。

这是建安二十四年的冬十二月,这个五十八岁的男人在尚未完成自己的人生传奇时就惆怅地谢幕,并把这惆怅还给人世间。

三国从此无关羽。

毫无疑问,没有了关羽的三国是缺损的三国,也是惆怅的三国。因为他让这个时代失去了一种弥足珍贵的品质。

忠义。

别迷恋哥,哥只是传说。关羽之后,江湖不再有传说。

世界上最好的主意

关羽死了,孙权那叫一个心花怒放。

但是张昭没有心花怒放,而是伤花怒放。

他在伤感。

不为关羽,为孙权。

不错,关羽是倒下了,可仇恨却站了起来。这仇恨在刘备的心中,随时可能迸发。张昭告诉孙权,关羽与刘备桃园结义,誓同生死。现在刘备已拥有两川之兵;还有诸葛亮之谋,张、黄、马、赵之勇,实力不容小觑。刘备如果知道关羽遇害,一定会起兵报仇的,到那时,江东就大难临头了!

孙权这下感到了麻烦。唉,人世间真是祸福相依啊,有得到,就会有失去。并且失去的东西往往多于得到的。可做人的悲剧就在于,眼里只看见得到的部分,看不见失去的部分。

这叫选择性失明。

但孙权还是心存侥幸——他不相信刘备可以打败他。虽然说刘备已不是过去的刘备,可他孙权也不是过去的孙权。取荆州,诛关羽,玩的就是心跳和潇洒。

所以孙权不相信,刘备可以置他于死地。

张昭也不相信刘备有这么大的能量,但张昭相信,孙权一定会受到重创,甚至死翘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