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一章 世间事,绝望就是希望(第5/6页)
总算被曹洪和夏侯渊所救,曹操才捡回了一条性命。但是曹操心有余悸。马超不死,他的人生之路怎么走啊?
这个世界上总是这样,会有人在前面挡我们的路。挡路者比我们更魁梧,更优秀,更适合在这个世界上生存。
他们活得很好。但是我们也要活,甚至要活出滋味,活出威风凛凛来,就像此时的曹操。
曹操用心思了。曹操一向用心思,只是这一回用得狠了些。
因为这是你死我活的斗争,曹操必须确保马超走上死路。
他密令徐晃、朱灵渡过渭河在河西结营,以前后夹攻马超所部。
马超发现,自己一夜间前后受敌了。不错,他是武功高超,可武功再高,也怕包抄,对男人来说,他的后面是不能站人的。
特别是敌人。当然心仪的女人除外。
这是在战场,不是在情场。这是乱世一个滴水成冰的冬天,仗还要不要打下去,怎么打下去,必须尽快做出一个决断。
韩遂跟他说,和为贵。人世间最大的字是“和”字。和不是投降,是握手,所谓握手言和。当然和的目的不是只为了和,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我们主动先求和,待来年春天,我们再战不迟。
马超同意了。因为韩遂说的那句话让他怦然心动——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太富有诗意了,战场上也出诗人,韩遂跟他玩变脸,这很刺激,也很令他欣慰。
毕竟体面的撤退是他能够接受的。接下来,他要等的就是曹操的回复——和是两个人的事,他一厢情愿没用。
心有芥蒂
曹操当然同意和了。
因为贾诩跟他说了这样一句话——和字里面出文章。
要打败一个人,有时硬拼是不行的:硬拼只能激起对方的斗志,反而不好收拾,而一团和气中却能做出许多文章。
贾诩建议曹操:诈和。诈和的目的是为了不和。谁不和呢?韩、马二人。“兵不厌诈,可伪许之;然后用反间计,令韩、马相疑,则一鼓可破也。”这是贾诩的原话,透着一股阴森森的气息。
没办法,谋士就是这样,只能在密室里有所作为,虽然见不得阳光,却具备极大的杀伤力。
因为他们要杀的是人心。一般来说,武士能砍下人头,谋士却能诛心,这是谋士比武士厉害的地方。
曹操非常赞赏贾诩的见解。他明白自己不是万能的。手下那么多将领都砍不下马超的头,只能从敌人内部策反了。
不错,在这个世界上,能杀死马超的,只能是他自己的心。疑心。
韩遂能杀死马超吗?不能。如果马超不起疑心的话。
所以要反间。向人性的弱点发起进攻。曹操相信,马超一定会被攻下,因为他是一个人。一个具备人性弱点的人。
还因为他年轻,没有足够的免疫力或者说抵抗力,心魔很容易兴风作浪。
曹操一人一马站在太阳底下,没有穿盔甲也没有拿武器。四周,是韩遂的兵们在围观。
他们不知道这个人要干嘛,因为不认识他。虽然,曹操威名远扬,但有机会亲眼见过的人却不多。
这一点很好理解——越是威名远扬的人越神秘,众人熟悉的只是那一个如雷贯耳的名字,很少能见到庐山真面目的。
曹操也不例外。
所以,曹操这个时候就敢一人一马站在太阳底下,没有穿盔甲也没有拿武器。
然后开口——对不起,让你们失望了。我就是那个传说中的曹操。
静默。然后那些围观的兵们哗一下退后三尺,包围圈扩大了。这是名字的威力,跟长相无关。
曹操接着往下说。他说别怕,我跟你们一样,都是一张嘴巴两个眼睛,没有两张嘴巴四个眼睛……兵们乐了,觉得这个名人还是蛮平易近人的。
但是很快他们乐不下去了。因为曹操又说话了。曹操说,我跟你们其实有不一样的地方,那就是智商比你们高。足智多谋吧。你们记住,在这个世界上,一个人要想混得好,足智多谋很重要。
兵们惭愧,觉得要做名人,还得底子厚。
曹操上面说的其实是开场白,起着类似暖场的作用。他站在这里真正要做的事是和韩遂说几句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