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二章 杀人是高智商的行为(第3/4页)

因为智商。不错,杀人是高智商的行为。在这个世界上多少人杀人未遂不为别的,只为其智商不够高。诸葛亮相信,他不可能被任何人所杀,因为他的智商足够高,高得让世人高山仰止。包括周瑜。

历史的玄机,一说就破

周瑜开始行动了。他聚众将于帐下,请诸葛亮出来议事。诸葛亮欣然而至。羽扇纶巾,气定神闲,活得很滋润的样子。

周瑜心中一声冷笑,脸上却阳光灿烂地问诸葛亮,咱们即将和曹军交战了,水路交兵,敢问先生当以何兵器为先啊?

诸葛亮:“大江之上,以弓箭为先。”

周瑜:不错。可现在我军正缺箭用,请先生监造十万枝箭,以为应敌之用。这是公事,先生万勿推却啊。

诸葛亮哈哈一笑:好说。不知十万枝箭,什么时候要用?

周瑜想了一下,装作很为难的样子:你看十日之内,是否能造好啊?

诸葛亮不说话了。没有人知道他为什么不接着往下说,但是鲁肃知道,有麻烦了。

这是周瑜的杀人之计啊。十日之内造十万枝箭,神仙啊,又不是变魔术?再说了,这造箭的活,既不是诸葛亮的强项,而江东造箭之人,也都是周瑜的部下。造还是不造,造多造少,不是诸葛亮说了算,而是周瑜说了算——所以横竖是个死,只是从字面上,大家看不出“死”字罢了。

但周瑜相信,诸葛亮一定看出来了。

他要的就是他看出来。把对方逼到死胡同里,看他苦苦挣扎或者苦苦哀求,对周瑜来说,这都是很爽很爽的事。周瑜眯上眼睛,看若有所失的诸葛亮,觉得一场好戏马上就要开演了。

的确开演了。因为诸葛亮继续往下演。诸葛亮皱起眉头,一副忧国忧民的样子:曹操军队马上就会攻过来了,要是等上十天的话,必误大事。

周瑜笑了,因为他觉得诸葛亮演得很有趣,让人一惊一乍的,充满悬念。他问诸葛亮:那先生觉得几天可以造好啊?

诸葛亮伸出三根指头:三天。

人世间有很多种死法。渴死。饿死。累死。冤死。逼死。恨死。笨死。周瑜以为,所有的死法都情有可原,唯有一种死法不可饶恕。

找死。找死之人是上赶着要死,他人救无可救。何况周瑜并不想救他——诸葛亮。

周瑜顺水推舟地对诸葛亮说,军中无戏言啊。诸葛亮却一本正经:怎敢戏都督!愿纳军令状:三日不办,甘当重罚。

鲁肃闭上眼睛,觉得这场戏没法再看下去了,一个步步紧逼,一个故作天真无邪状,上赶着上套,苍天啊,这戏是这样演的吗?一时间,鲁肃还真看不清这场戏的走向,但他相信,最后的结局已然不会更改——诸葛亮必死无疑。

不错,世上有神仙,诸葛亮也堪称神人,但十万枝箭就是叫神仙变,三天之内也变不出来啊。鲁肃手脚冰凉地看着诸葛亮若无其事地签下军令状,觉得这个人真是聪明一世糊涂一时。

鲁肃去看诸葛亮,怀着一颗悲悯的心。诸葛亮看上去也心慌意乱了。他一个劲地向鲁肃报怨,鲁兄啊鲁兄,我早就跟你说不要对公瑾说,他一定会害我的。现在知道了吧?他哪是要我造箭,是要我的命啊!

鲁肃冷冷地:要你的命?我看你是自己去送命!十天造十万箭已是相当困难了,你倒好,大言不惭地说三天造好!这下知道大舌头会有什么报应了吧?

诸葛亮一副哀求的模样:救我,救我,其他不多说。鲁肃摇头:救,无可救。

但最后,鲁肃还是救诸葛亮了。不是替他造箭,而是给他备船。这是诸葛亮所要求的。诸葛亮希望鲁肃借他二十只船,每船要有军士三十人,船上都用青布为幔,各束草人千余个,分布在船两边。这样的任务,按鲁肃的能力是可以做到的,只是鲁肃不知道,诸葛亮这样做的目的何在 。

诸葛亮当然不会跟他说,打死他也不说。

所谓历史的玄机,一说就破。诸葛亮是懂玄机的人,知道什么时候要做势,什么时候要收势。只是所有这一些,鲁肃都不知道。鲁肃只以为,这个诸葛先生大概是成仙了,要做法术求上苍赐他十万枝箭。至于箭能不能最终到手,那就不是他可以预料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