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 躲来躲去躲猫猫(第4/5页)

诺亚方舟的周围堆满了祭品——死者无数。那是军士自相践踏的结果。这是生存的残酷,也是死亡的残酷。他人即地狱,地狱真是无处不在啊。

少数人冲了出来,沉默的是大多数。大多数人成了祭品。但是这少数人也不是命运的宠儿,因为考验接二连三。

赵云冲出来了,糜芳冲出来了,刘封冲出来了,他们带着部队先后骚扰一路惊慌失措的曹军,直把他们赶到白河边上。

这是四更时分,所谓人困马乏,曹军士兵大半焦头烂额。好在白河看上去还比较吉祥,起码河水不深,不会淹死人。此时的曹仁感谢命运给他留了个活口,没有赶尽杀绝,没有将他一头闷死。他下令人马都下河吃水,解解乏,整顿兵马后再图将来。一时间白河边上人相喧嚷,马尽嘶鸣,充满了生机和活力。

人要活无数张皮

但是命运是不留活口的。

命运任何时候都不留活口,所谓赶尽杀绝,那是命运的本性。

曹仁不知道,白河其实很深,深不可测,一如每一个人的命运,充满了礁石和陷阱。现在曹仁看到和体会到的白河,是被做过手脚的白河。

做手脚的那个人是关羽。关羽奉诸葛亮之命,于一天前带来士兵在上流用布袋遏住河水,致使下流断水,这样白河就看上去很浅了。直到四更,关羽忽然听得下流人喊马嘶,充满了生机和活力,便急令手下军士一齐撤掉水中的布袋,被堵了一天一夜的河水,重新变得水势滔天,浩浩荡荡往下流冲去,冲向那些在下河吃水,充满生机和活力的曹军人马。

结果是可以想见的,少数人逃了出来,沉默的是大多数。大多数人成了祭品。曹仁狼狈不堪地引众将往水势不急的地方夺路而走,好歹逃了出来,逃到了博陵渡口,却又苦命地遇见张飞。如果不是许褚拼命掩护的话,曹仁是不可能活着逃回去向曹操汇报战况的。

新野之战就此告一段落。曹操极其震怒,说了这样一句话:“诸葛村夫,安敢如此!?”他传令军士一面搜山,一面填塞白河。同时将大军分作八路,一齐去攻樊城——一定要活抓诸葛亮,让他明白自己是不好惹的。

当然,对曹操来说,一两场小战的失败说明不了什么,重要的是气势,五十万大军的气势。诸葛亮除了火攻就是水攻,说到底玩的还是雕虫小技。曹操不相信,打天下是靠雕虫小技就可以成事的。所谓短兵相接,刀枪相见,要说真打,刘备和诸葛亮还是不堪一击的。对于这一点,曹操有着充分的自信。

曹操的谋士刘晔也相信人多力量大的道理。他只是不相信,天下人心是打出来的。人心至软,兵器至刚。柔可以克刚,刚却无法击垮柔软的东西,这是刘晔对世事的一个认识。所以他对曹操说,丞相啊,你初到襄阳,首先要做的是收买民心。刘备为什么老是打不垮,他的屁股后面跟着民心啊。刘备现在尽迁新野百姓进樊城,等于是绑架了这两县城的民心。如若丞相刀兵相见。两县最终是可以到手的,可差不多就变成齑粉了。民心何在?民心尽心啊!丞相这次征江南,志存高远,可恕我直言,占领江南不等于占有江南……我看这样,不如先使人招降刘备。刘备即使不降,也可见丞相爱民之心;刘备如果来降,那荆州之地,可不战而定啊。

曹操采纳了刘晔这个听上去很美的计划。可问题的关键是,谁去做刘备的思想政治工作呢?

这个人,必须跟刘备有交情,同时对刘备有影响力、能成大事者。最重要的一点,此人还必须是忠于曹操的,别策反不成却被刘备给收编了。

刘晔提了一个人选。徐庶。毫无疑问,这是个让曹操头痛的人选。曹操当然不怀疑徐庶的能力,他只怀疑徐庶的忠心。在能力与忠心之间,曹操看重的是后者,他不愿做放虎归山的蠢事。

刘晔当然也怀疑徐庶的忠心,不过刘晔赌徐庶不敢不归。因为刘晔以为,在这个世界上,一个人除了忠心还有责任心,还有面子要去维护。人不是活一张皮,人是要活无数张皮:爱心、孝心、忠心、责任心、面子、旧谊、新爱……每人都在皮后面首鼠两端、顾此失彼、瞻前顾后、爱恨交加。要做出一定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