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章 一个谋士的功力(第3/5页)
要命的是,献帝的下一个目的地不知道在哪里。反正洛阳是待不下去了,先上路再说。
凄凄惨惨戚戚中,大汉朝的苦命皇帝献帝又开始奔波了。
这次奔波以悲剧开头,却以喜剧结局。
曹操来了。
望眼欲穿地来了。他站在了献帝前面,准备和李榷、郭汜他们进行格斗。
这是在洛阳的城郊,两支武装力量的格斗一触即发。
贾诩却建议李榷、郭汜停止格斗,准备投降。
贾诩一本正经地说:鸡蛋和鸡蛋之间可以格斗,石头和石头之间可以格斗。但是鸡蛋和石头之间不可以格斗。现如今,我们是鸡蛋,曹操是石头。所以……鸡蛋还是投降吧。
李榷、郭汜的脸阴沉下来了。
因为他们不知道,贾诩为什么要出这样一个主意。
不过,他们知道,贾诩这辈子再也不能出主意了。
今夜,他将死去。
今夜,贾诩却没有如李榷、郭汜所愿死去。
他跑了,跑回老家。
当然贾诩还有一个选择,那就是跑到献帝那里,以他为依靠,继续其风口浪尖的人生。但是现如今,献帝他老人家还要依靠他人才能生存下去,这样的天子,怎么可能是贾诩的依靠呢?
一切都是自己的选择,一切都要自己去担当。走在回乡的小路上,下岗谋士贾诩若有所思。
李榷、郭汜们败了。
如贾诩预测的那样,鸡蛋碰石头的结果只有一个,注定只有一个。
其实这样的结果李榷、郭汜事先也不是没想过。只是他们不愿意相信。
就像我们中间的许多人,愿意相信完美的结果,不愿相信破碎的结果,尽管后者是多么的必然。
这是人性的一个软肋,不可触摸的软肋。
大败而逃的李榷、郭汜带着人性不可触摸的软肋逃到山中,落草为寇。
这样的结局似乎也是必然的,正所谓有因就有果。只是如此人生残酷而真实得一塌糊涂,令他们几乎无法承受。
杨奉也跑了。
带着他巨大的功劳,跑了。
作为护驾有功之人,杨奉当初是从西安回来随张济一路护送献帝到洛阳的,并且参加了与李榷、郭汜们的格斗。按理说,他居功至伟,本不应该跑,而应留下来等待献帝的封赏,却也跑了。
给出的理由是追击叛军李榷、郭汜去了。
一追就再也没回来,跑到大梁定居去了。
献帝不明白杨奉为什么要作如是选择。这让他对自己的凝聚力和帝王魅力产生了怀疑,我是那么一个罩不住手下的人吗?干吗要跑啊……
曹操默然不语。
耐人寻味的默然不语。
曹操明白杨奉这是怕了他,避祸去了。
曹操猜得没错,杨奉确实怕了他了。
虽然杨奉同志护驾是居功至伟,但问题也正出在居功至伟上。
因为身处乱世,一个实力不够强大的人是不能居功至伟的,否则会很危险。
原因是曹操不可能容忍有人居功至伟的。
所以,杨奉必须跑路。
只是这样的心思,杨奉不能说,也不敢说。
这样的时代,有很多事情,一说出口就是祸。杨奉只能选择悄然上路,把疑惑留给历史,留给怅然若失的献帝。
这是他的无奈,无人能懂的无奈,除了曹操可以懂以外。
一切都是咎由自取
有一个人站在了曹操面前。
其实每天,都有很多人站在曹操面前,不过曹操都视而不见。
因为他们太平庸。曹操的眼光只注视卓越的人。
这个人就很卓越,他是献帝的使者。
但是,曹操对他的头衔不感兴趣。他感兴趣的是此人的脸色。
他脸色红润。
在一片菜色包裹的洛阳城,一个脸色红润的人必定有迥异于常人之处。
曹操如此判断。
曹操的判断没错。
这个叫董昭的人确实不是个平庸的人。他语出惊人,董昭建议曹操挟献帝迁都,迁到许都去。
许都是曹操的地盘。把大汉都城迁到曹操的地盘上去,真是个石破天惊的想法。
更石破天惊的一点还在于董昭的身份。他是献帝的使者,却出如此主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