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世界,告诉你我不相信(第2/5页)

吕伯奢的眼睛也睁大了,似乎在临死前也要曹操给他一个死的理由。

曹操把理由给了他们:“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

吕伯奢闭上眼睛,他终于死明白了。

陈宫也闭上眼睛,他终于活明白了:什么叫一个人的铁石心肠。如果说在此之前,曹操的误杀还有情有可原之处的话,那他现在明知自己有错仍置吕伯奢于死地则毫无疑问证明这个人,不是一般的狠。

陈宫决定离开曹操。

这段始乱终弃式的两个男人的“私奔”只有一个暧昧的开头,和一个即将要劳燕分飞的结局。

不过很快,陈宫就不想劳燕分飞了。因为他举起了剑,他要趁曹操不备,为天下人除奸。陈宫以为,这个叫曹操的人日后定能成为乱世之奸雄,不趁早除之,他对不起天下。

当然了,陈宫这一剑说到底也是想对得起自己,他要给自己讨一个公道,为这段伤感的“私奔”生涯划上句号。

这是在一家偏僻的小旅店,杀人在逃犯曹操鼾声正响,睡得格外香甜。他的身边,则站着心若死水的陈宫。此时的陈宫剑已举起,对准曹操的胸口将刺未刺,姿势堪称完美……

有参与,才有可能

曹操却安然无恙。

不是有外力相助,也不是他突然醒来打败了陈宫,而是陈宫自己打败了自己。

原因是陈宫心软了。

的确,在这个世界上,一个人之所以功败垂成往往是被自己打败的,原因仅仅是我们的心不够硬。

陈宫的心就不够硬。他将刺到一半的剑收回,趁着夜未央,黯然离去,离开曹操。

这基本上可以说是一个人生旅途中“向左走”与“向右走”的老故事,虽然很多年后,在这乱世的舞台上,俩人还会不期而遇,还会再演恩怨,但那时的心境已经是迥然不同了。

曹操淡然一笑。

在他醒来之后,发现陈宫已不辞而别时,曹操做出的是如上反应。

但是淡然之后是惋惜。曹操惋惜陈宫的功败垂成。他想不明白,这样一个和他当初一样选择弃官不做,欲谋大事的人,为何就过不了“杀人”这道槛。

曹操以为,要成大事必须杀人,杀无数的人。不问理由杀无数的人。

最重要的是不能心太软,把所有问题都自己扛。因为一个人是不能扛着问题向前走的。那句话是怎么说来着,放下包袱,轻松上阵。

曹操就放下包袱,轻松上阵了。他继续往前走,朝着他的目的地。

或许,曹操身上根本就没有包袱,因为他的脚步走得如此轻快,简直让人看不出他是个有包袱或心事的人。

在陈留,一个时代的拐点开始了。

曹操在此招兵买马。

很多注定要千古流传的名字,一一浮出历史的水面。

乐进。

李典。

夏侯惇。

夏侯渊。

曹仁。

曹洪。

这些人从四面八方走来,成为了曹操的左右手。在接下来的岁月里,他们将和曹操一起东奔西走,为一个人间奇迹的诞生添砖加瓦。

更重要的是曹操他不是一个人在奋斗。袁绍和他会师了。与此同时,全国近二十个郡镇的太守起兵响应,大家准备手拉手联合起来,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向洛阳进发,誓与董卓战斗到底。

刘备和他的两个兄弟关羽、张飞悄无声息地混迹其间。之所以说悄无声息是因为他们的级别比较低,在太守遍地、将军云集的联合军团中,刘备只是区区一个县令,关羽是马弓手,张飞是步弓手,基本上可以忽略不计。

但刘备们还是毅然决然地混迹其间了。没有人邀请他们,他们是自告奋勇地跟去的,虽然有北平太守公孙瓒不明不白地领着他们去见袁曹,却到底名不正言不顺。只是刘备不在乎这一些,他只在乎一句人间名言——重在参与。

因为有参与,才有可能。

才有出人头地的机会。

果然就引起了重视。

先是曹操。曹操一听刘备来了,忙带着他们去见袁绍。

不为别的,只为刘备的江湖名声。在此前与黄巾军的战斗中,刘备因为战功卓著,他的这个名字开始引人注目。曹操敬的是刘备的江湖名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