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现在的大腿,还是何太后粗(第2/3页)
何太后原本对张让等人的始乱终弃很有些幽怨情结的,恨不得诛之而后快,可禁不得何苗再三再四的软磨硬泡,也终于软下心肠来,饶了他们的性命。
但世间事,常常是天不杀人,人自取祸。在发现脖子上的脑袋安然无恙后,张让等人竟又干出一件足以让他们死上一百次的祸事来。而要命的是这一回,连袁绍也怒不可遏了,袁绍找到何进,慷慨激昂地表示,十常侍不杀,不足以平民愤!他是实在忍不下去了。
比权力更锋利的是人心
祸自口出。
张让不知哪根神经搭牢了竟四处嚷嚷董太后是被何进派人杀死的,还扬言人世间的事横的怕愣的,愣的怕不要命的,不要命的怕不要脸的。何进不要脸了,所以天下无敌。
他比何进还不要脸,那叫至贱者无敌,赛过天下无敌。
没有人知道张让等人为什么要这样说,就像没有人知道世上某些人为什么要找死。
袁绍拔出了他的宝刀,从刀头到刀尾细细看了一遍,只看到一片寒光。
但是刀没有砍下去。
如果袁绍年轻十岁的话,张让一万颗头颅都落地了。只是现在,袁绍明白,刀不是世界上最锋利的东西。比刀更锋利的是权力,比权力更锋利的是人心,比人心更锋利的……没了。
袁绍就找到了何进,开始慷慨激昂。
何进没有表态。
一般来说,一个人不表态不代表他没有想法,而是太有想法了。想法太多,难以取舍,所以表态也难。
何进去见一个人。
何太后。
他以为,何太后会像他一样,出离愤怒,然后给张让等人一个世界上最恐怖的死法。
但是没有。
何太后只给他一声轻叹:是不是在这个世界上,杀一个人是解决仇恨最快捷的办法?
太后以为他不该杀?
不。该杀。
那为何不杀?
有一天你会明白,即使你拥有最高权力,也不能想杀就杀。杀,不由自主;不杀,也不由自主。
不用等很久,何进很快就明白了,他的妹妹何太后原来是为所谓的天下考虑。给出的理由是先帝新弃天下,此时诛杀旧臣,不吉。
何太后这一番话说得慷慨激昂,就像人世间的许多事,在慷慨激昂的表述之后都可以穿上一件正义的外衣。
但是何进不知道的一个事实是,其实在一个时辰前,他的弟弟何苗曾火速赶到宫中,向何太后灌输了这一套理论。只是没人知道这一套理论的原创者是谁。何苗不会说,打死他也不会说。
何进黯然而出。这样的时刻,他终于和袁绍一样明白了,刀不是世界上最锋利的东西。比刀更锋利的是权力,比权力更锋利的是人心,可比人心更锋利的又是什么呢?
何进不知道。
袁绍现在知道了。
他以为,还是刀。
更多的刀。
他建议何进,邀集天下英雄带兵进京,将十常侍乱刀砍死。如此,何太后将不会怪罪到何大将军头上。
何进点头。在他看来,这的确是一个两全其美的办法,既消灭了敌人,又开脱了自己,更重要的是堵住了天下人的悠悠之口。十常侍是天下人所杀,说明他们确实是天下人人欲尽诛之而后快的。
不过,有一个人却摇头了。
主簿陈琳。
因为他看到了刀。
主簿陈琳不仅看到了刀,还看到了隐藏在无数刀锋后面的人之欲望。在他看来,那是恶之花,是地狱之门,是一个摇摇欲坠王朝的难以承受之重。主簿陈琳声泪俱下地劝谏何进,现在的时代是天下英雄起四方,有枪便是草头王。这些英雄和草头王齐聚京城的话,他们看到的是什么?是一个王朝的软弱和忧伤、混乱和不堪啊。他们怎能不蠢蠢欲动,不有所作为?清君侧从来都是国之大忌,怕就怕君侧未倒君先倒,到时候悔之晚矣……
何进“哈哈”笑了。
笑得很豪迈。
这是一个高智商者对低智商者的嘲笑。
何进笑陈琳什么都想到了,却唯独有一人没想到。
他。
何进。
他何进是什么人啊?是大将军,是一个帝国的最高军事统帅,还怕什么草头王和所谓的英雄。再说这世界上有英雄吗?没有嘛,真要有的话也只有一个,那就是他何进何大将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