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万仞指峰能担否 第六十节 开关(第14/23页)
同日,三屯营外。
“启禀大帅,三屯营安然无恙,据报建奴已经逼近遵化,但遵化也还没有陷落。”
“真是好运气。竟然让我们赶上了。”赵率教听到这喜讯后真有点不相信自己的运气。袁崇焕收到后金军进犯蓟镇的命令后,立刻让赵率教火速出发,走抚宁、迁安这条路线赶往三屯营。要他务必在后金走完从喜峰口到三屯营的五十里路前,跑完这条二百六十里的路,抢在后金头里冲过即将闭合的封锁线,直接进入遵化城进行防守。
“建奴这次的行动真是慢啊,我本来以为赶不上了。”赵率教觉得自己比后金晚出发一天,距离又是敌军的五、六倍,所以一直担心自己会白跑一趟。但没有想到后金在四天里竟然连五十里的路都没有走完,明军眼看就能把后金敲开的防线重新合拢上了:“看来建奴是粮草不济了,所以才走得这么慢。”
三天三夜来,赵率教的四千家丁、亲兵人不卸甲,马不解鞍,一人三马地从山海关一路赶来,连马都跑死了一大半了,现在他们离目地地只有三十里了:“儿郎们,我们不用再体恤马力了,冲啊,冲进遵化城去!”
赵率教信心十足地带着亲军冲出三屯营官道,直奔遵化而去。虽然从敌军阵前横掠而过很危险,不过不体恤马力的话,三十里路也就是一眨眼就跑完了。等后金军探马回大营报告敌情,对方问明情况后再组织兵力出击,那怎么也来不及了,再说对方说不定还会再派探马核实一遍自己军队地人数和旗号呢。
初二,山海关总兵赵率教在遵化和三屯营间遇伏,四千骑兵全军覆灭……
歼灭赵率教的军队后,后金军一反四天来按兵不动的态势,主力迅速西进。
初三凌晨,后金军抵达遵化城下。城内的内应立刻打开城门引后金军入城,明巡抚王元雅自杀殉国。
同时后金军还对三屯营发起了雷霆万钧的攻势,并在一个时辰内破城,封闭了后路侧翼地战线缺口,并随即向西发展,沿着赵率教的来路疾行而进,行动再也没有一点缓慢的样子。
初四,后金军两天两夜强行军西进一百里,攻陷迁安。兵锋威胁永平、抚宁。
这时袁崇焕已经率领二万关宁铁骑入关,他看也不看右翼正受到威胁的永平、抚宁一眼,取道昌黎、徽州,直奔宝、香河而去。
……
同日,京师。
崇祯紧急召见武英殿大学士张鹤鸣,破口后张鹤鸣一直劝皇帝稍安毋躁、谋定而动,而从二十八日到初二,连续四天后金军一直都没有进一步地军事行动,所以皇帝一颗吊起来的心也渐渐放平下来。京畿周围地勤王部队正在赶来,看来边墙缺口很快就能得到封闭。
但这两天形势却急转直下,蓟镇巡抚王元雅自杀,山海关总兵赵率教战殁,遵化、三屯营尽数沦陷。喜峰口附近的局势迅速溃败。
张鹤鸣才一进屋,崇祯不等他老人家慢悠悠地跪下行礼就急忙喝道:“张老免礼!赐座。”
“谢——”
张鹤鸣的话刚开了个头,崇祯就急不可待地叫道:“张老,这形势怎么会变得如此糟糕?”
陛见之前张鹤鸣就已经看了一些奏章,边墙附近地警报如雪花般飞来,到处都是要求增援的呼吁声,每一处的地方官都认为自己的管辖地会是后金军的下一个进攻目标。
张鹤鸣开始捻胡子的时候,崇祯又焦急地叫了一声:“张老!”
“圣上,兵法有云:善战者,立于不败之地。而不失敌之败也。是故胜兵先胜而后求战,败兵先战而后求胜。所以老臣以为。当今之计,唯有以不变应万变,暂且静观其变啊。”
崇祯本来是站起来要听张鹤鸣说话的,听到这个答案后他就缓步走回了御座,慢慢坐下后又问道:“现在东虏犯边,袁督师有可能还没有入关,张老可愿意为朕分忧,暂且督师蓟镇?”
“这个……”张鹤鸣又捻须一番:“圣上,臣闻兵法有云……”
“武英殿大学士孙承宗到。”门外一个太监拖着长音喊了起来。不等这声音结束,一个气宇轩昂的红衣老者就大步入殿。
孙承宗走进殿内就利索地一个下拜:“吾皇万岁……”
“孙卿家平身!”崇祯急忙叫了一声。他也已经派人急忙去找孙承宗来。在崇祯的心目中,他认为孙承宗、张鹤鸣、袁崇焕三人中,以袁崇焕水平最高,张鹤鸣略逊一筹,但孙承宗地意见也能凑和着听听。毕竟孙承宗也曾督师辽东几年,也不算是全然愚昧无知。